-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专题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和中国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和中国》
【重要历史现象、历史概念】
一、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新政不只是一个项目,是罗斯福和他的内阁在他刚开始任职的时候和以后的几年里制定的一些项目的名字。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所以有很多项目,比如工作项目,来帮助筑路、建学校、修桥、筑堤、植树、重建公园。这样,不仅让人们有了工作,也给政府提供了有用的基础组织。还有很多项目,比如,社会保障项目,给老年人、失业人群和残疾人提供保障。还有有关银行和金融业的政府政策,这将有助于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 大萧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失业率,但是罗斯福新政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大萧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私人投资率的萎缩,而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也很有限: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就人均GDP来说,1939年美国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解读】1929~1933年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使人民深受其害。在危机高峰时期,美国有200万流浪者。而此时的胡佛及其领导的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认为经济危机是正常现象。罗斯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政治的前台,取代胡佛成为白宫的新主人。
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从1933年到1934年,罗斯福实施了第一期新政,通过了70多项法律,稳定了摇摇欲坠的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的第一个举措是,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清理整顿银行;第二个举措是由国会通过《全国产业复兴法》,旨在复兴工业;第三个举措是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以减少耕地的方式减少产量,从而提高产品价格;第四个举措是政府开展失业救济的工作。1933年5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其目的是向穷人提供援助。到1936年,用于直接救济的拨款共达30多亿美元,但失业救济的主要方法还是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公共工程署则投资于私人企业力所不及的各种工程,在6年内为800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到1939年,美国70%的新学校、65%的法院市政厅、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是在它的帮助下建立的。11月又建立了民用工程署,在一个月内为400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1935年,工业产量比1933年增加了14%,美国经济开始恢复起来,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了。 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不少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对罗斯福新政则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统计数据,说明新政并没有取得成绩,反而加剧了危机。
问题探讨:
1.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各从什么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的?
2.评述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指导解读:
材料一观点:“新政”缓解并推动美国更快地走出了危机。
论述角度: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材料二观点:“新政”没有推动美国更快地走出危机。
论述角度:新政对降低失业率效果甚微,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改善有限;新政对私人投资刺激有限,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缺乏动力;罗斯福政府借计划、控制和调节为名大肆扩张,限制经济自由。
二、斯大林模式
材料一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道,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道,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二 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批判托洛茨基说的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会造成经济上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和被指控时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2025商用车发动机气缸体铸件技术条件.docx VIP
- 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5 .pdf
- 第二节病虫害预测预报教学教材.ppt VIP
- 电梯新检规施工自检报告-曳引客货-2024.doc
- 2025年高考英语(新高考Ⅱ卷)试卷评析及2026高考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冬令营)理论试题与实验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pdf VIP
- 苹果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策略.pptx
-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关键技术研究课件.pdf VIP
- 局部解剖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