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地女记者文档
一名独眼战地女记者死于叙利亚的炮火
2012年02月29日 16:25:52 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玛丽·科尔文的母亲悲伤地看着女儿的照片
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在战火中报道新闻已有20多年,如今,她永远留在了叙利亚中部城市霍姆斯。这个蒙着黑色眼罩的“海盗记者”再也不能告诉人们,在那些枪声惨烈的现场,正在发生怎样的战斗。
科尔文供职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在网站上发布了这位55岁的战地女记者的照片。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她的死“悲伤地提醒我们记者面临的危险”。传媒大亨默多克评价说,科尔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驻外记者之一”。
她在废墟里寻找自己的鞋,直到一枚火箭弹落下
玛丽·科尔文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真相,但临死前,她是在找自己的鞋子。
2月22日这天,尽管炮弹接连不断从叙利亚中部城市霍姆斯的上空砸下来,这名美国女记者在躲进临时媒体中心时,还是依照穆斯林的礼节,在进门前脱下了鞋子。
爆炸声越来越密集,几名来自西方的记者准备换个藏身之所。科尔文的同事保罗·康罗伊看着她率先跑到门厅,在周围炸毁房屋砸下的碎石废墟里,艰难地寻找自己的鞋子。
没有人知道科尔文找到了没有。一枚火箭弹直直地砸落在媒体中心门口。
科尔文所供职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自从科尔文去世后,就在网站标题旁边附上了这位55岁战地女记者的照片。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她的死亡“悲伤地提醒我们记者面临的危险”,英国传媒大亨默多克则评价说,科尔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驻外记者之一”。
“如果你认识我的女儿,你就会明白,她一定会选择留下”
人们本来可以继续读到署着她名字的报道。就在科尔文遇难前一天,编辑打电话要求她离开霍姆斯,因为“那里实在太危险了”。
科尔文没有走,虽然她做了近30年记者,并非不知道战地报道的危险。2001年,她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遭到攻击,子弹打进她的肩膀和胸部,夺走了她的左眼。
从此,她不得不用黑色眼罩遮住失明的左眼,一次又一次奔赴战地,留在最危险的地方采访。
在她声音颤抖的母亲看来,劝说科尔文从前线撤离是徒劳的。“如果你认识我的女儿,你就会明白,她一定会选择留下,她会说,她还要再写一篇新闻稿。”
这位母亲有一个获得无数新闻奖项的女儿。作为资深战地记者,科尔文长年在中东和南亚等地采访,曾获得英国最佳驻外记者的殊荣。她的同行们说,不管环境多危险,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科尔文。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科尔文的信念,“报道战争就要去被混乱、破坏和死亡毁掉的地方。这意味着冒险。”
一位中国记者回忆说,从背后看,科尔文像极了一个男人,她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使劲捻灭。虽然对这个著名的独眼记者早有耳闻,他却始终不敢走上前去打招呼,甚至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据曾经在场的人说,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之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飞到利比亚采访。两位来自亚洲的文字记者到达后迅速把自己关在宾馆里,靠收看半岛电视台的直播撰写新闻;另有两位电视新闻记者,用自己房间的墙壁做背景出镜,第一时间发回“我在战地”这则新闻。
而科尔文第一时间发回的新闻,关注的是“战地发生了什么”。跟电视节目连线时,她用近乎冷冰的语调描述着事实,比如“涌入这个城市的,只有炮弹、火箭弹和坦克”。
只有一只眼睛的科尔文总能精准地描写战地。现在,那只眼睛随着火箭弹的爆炸闭上了。这个总是蒙着黑色眼罩的“海盗记者”再也没有办法告诉人们,在那些枪声惨烈的现场,正在发生怎样的战斗。
“她想把真相传递出去,就这么简单”
科尔文的生活可以很安逸。1984年,她升任合众社驻法国记者站主任,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在稿件上圈圈点点,就算完成了工作。但科尔文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她跑到《星期日泰晤士报》做驻外记者。
从灯红酒绿的时尚之都到炮火纷飞的战地前线,这个金色头发的高个子女性蒙上头巾,出现在每一个动荡的现场,不管是开罗解放广场,还是空袭不断的利比亚街头,都能看到她用涂着鲜红色指甲油的手,表情凝重地记录。
事实上,即便选择了战地,作为文字记者的科尔文也可以像很多同行一样,留在更安全的二线发稿。
多次参与中东报道的新华社记者刘跃骅在利比亚采访时,曾在午餐桌上见到这位“海盗记者”。那时,最猛烈的战斗转移到了另一个城市,他们所在的的黎波里相对平静。多位西方记者谈笑风生,科尔文却抱怨“这里没有新闻”,她要去最危险的地方。
科尔文在2010年的一场演讲中说:“如果你不亲临那个人们被子弹射中的地方,那个有人向你射击的地方,你是不可能得到消息的。”
在前线遇到的媒体同行,再次见面时,可能只是冰冷墓碑上的一张小照片。
“我想科尔文第一次面对战争的时候,大概也会害怕。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刘跃骅说。
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一个人违背求生本能,奔赴前线?
《星期日泰晤士报》主编约翰·威瑟罗给出了答案:“科尔文这么做,不是个性使然,也并非为了光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计算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白皮书.docx VIP
- 专业车辆承包及道路救援服务协议.docx VIP
- 2025年高考政治试卷(湖南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莫桑比克渔业介绍.DOC VIP
- 运动控制系统电子教案.doc VIP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新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任务单.pdf VIP
- 高二数学(含创意快闪特效)-【开学第一课】2023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数学课.pptx VIP
- 045_MOR Ver2.0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测试报告A0_20200913.pdf VIP
- 莫桑比克美食介绍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