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萜及其苷类Triterpenoids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氧化反应 三萜化合物分子上的羟基可被氧化成醛或酮,常采用铬酸-吡啶氧化,欧芬脑尔(oppenauer)氧化、Jone’s氧化等方法进行,以铬酸-吡啶氧化法应用最多。欧芬脑尔氧化的特点是条件温和,后处理也简单,而且可以选择性的氧化仲羟基,不影响伯羟基和双键。 4、还原反应 萜类化合物上的醛、酮基可经Wolff-Kiskner-黄鸣龙反应或催化还原成甲基、次甲基;也可将羟基先对甲苯磺酰化,再经四氢铝锂还原成相应的甲基或亚甲基。 5、脱羧、脱羟基反应 具有β、γ-不饱和酸结构的三萜,在加热情况下可脱去羧基,常利用此反应确定羧基的位置。 6、重排反应 已发现的三萜化合物中,齐墩果烷型化合物占多数,可能是因为齐墩果烷型的骨架最稳定。一些非齐墩果烷型骨架的三萜化合物如羽扇豆烷型、乌苏烷型等可向齐墩果烷型转化。由羽扇豆烷型向齐墩果烷型转化的重排,可用于确定羽扇豆烷型三萜C28位的羧基。 饱和:无紫外吸收 不饱和的: 孤立C=C:205-250nm微弱吸收 C=C—C=O:242-250nm有最大吸收 C=C—C=C同环: 285nm有最大吸收 C=C—C=C异环: 240,250,260nm 二、三萜的波谱特征 1、紫外光谱(UV) 饱和三萜类化合物不产生紫外吸收,但以浓硫酸为试剂测定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时,可在310nm处 观察到最大吸收,且不受母核上的取代基影响。 根据红外光谱A区(1355-1392cm-1)和B区(1245- 1330 cm -1 )的碳氢吸收来区别齐墩果烷、乌苏烷和四环三萜的基本骨架。 齐墩果烷型的A区有两个峰(1392-1379cm-1,1370-1355cm -1);B区有三个峰(1330-1315cm-1,1306-1299cm-1,1269-1250cm-1)。 乌苏烷型的A区有三个峰(1392-1386cm-1,1383-1370cm-1,1364-1359cm-1);B区也有三个峰(1312-1308cm-1,1276-1270cm-1,1250-1245cm -1)。 四环三萜的A区和B区都只有一个峰。 2、红外光谱(IR) 三萜的红外光谱 A 区 1355-1392 cm-1 B 区 1245-1330 cm-1 齐墩果烷型 两个峰 三个峰 乌苏烷型 三个峰 三个峰 四环三萜 一个峰 一个峰 还可根据红外光谱初步判断三萜母核上 羟基的类型。通常伯羟基的吸收在3640-3641cm-1,仲羟基在3623-3630cm-1(a键仲羟基在3625-3628cm-1,e键仲羟基在3623-3630cm-1)。 3、质谱 三萜类化合物质谱裂解有较强的规律: 1)当有环内双键时,一般都有较特征的反Diels-Alder(RDA)裂解; 2)如无环内双键时,常从C环断裂成两个碎片; 3)在有些情况下,可同时产生RDA裂解和C环断裂。 4)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裂解的共同规律是失去侧链。 5)羽扇豆烷型——可见[M-C3H7]+ 6)三萜皂苷: FD-MS、FAB-MS: [M+H]+、[M+Na]+、[M+K]+——准分子离子 [M+Na-162]+、 [M+Na-146]+——失糖碎片 FAB-MS分析糖链结构 4、 1H-NMR 1)常见基团化学位移: -CH3:δ0.6-1.5 -C=C-CH3:δ1.6-1.8 -OC-CH3:δ1.8-2.1 -O-CH3:δ3.6左右 -C=C-H:δ4.3-6.0(环内5;环外5) -OH:δ3.2-4.0 5、 13C-NMR C=O:150-210ppm C=C :110-180ppm 糖端基C:90-110ppm 苷元与糖连接的C:70-85ppm 糖上其他C:65-85ppm 苷元上的C:10-70ppm 季C:37-43ppm 用于区分五环三萜的类型。 五环三萜的核磁共振碳谱 齐墩果酸型 乌苏型 白桦酯酸型 6个季碳。 C12: 122.0- 124.0 C13: 144.0- 145.0 5个季碳。 C12:大于 124.0 C13: 140.0 左右 5个季碳。 C20:150.0- C30:110.0 异丙烯 由齐墩果烯经甲基移位转变而来。 四、木栓烷型 雷公藤酮是失去25甲基的木栓烷型衍生物。化学名3-hydroxy-25-nor-friedel-3,1(10)-dien-2-one-30-oic acid. 何伯烷型的结构特点:与羽扇豆烷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异丙基的位置。C19位异丙基移到C21位;C17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