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辨证方法2015.9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案一 陈某,女,16岁,学生 病起两日,头痛,周身酸痛,恶寒,发热(39.1),不出汗,鼻流清涕,咳嗽无痰,胸闷不欲饮食。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102次/分 病案二 余某,女,39岁 昨下午突起恶寒、发热、身疼,未作治疗。现发热(38.9),微恶寒,头痛,一身痛,有汗出,鼻塞,咽痛,微咳,小便略黄。 面色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咽部充血。 蒲辅周医案 刘姓妇,40岁,蒲老的同乡人。 初夏患温热,战汗后,脉静身凉,状如尸厥,其夫问:“是脱阳吗?” 蒲老说:“不,这是大热退后,身冷脉静,如天时酷热,骤然大雨,炎热顿息,风凉气爽。今脉息皆平静,颇能安睡,非脱勿惧;若汗后身冷脉躁,呼吸气促,烦躁不宁,珠汗发润,鼻煽膈动,即是脱证。任其熟睡,慎勿呼之,待睡醒后,只以西洋参三钱,大麦冬六钱煎水频频与之,兼徐徐进清米汤,不可与食。” 蒲老因远出巡诊,傍晚始归,而家人告之:“刘姓已来四次,病有变。” 急往视之,患者果然高热气促,烦躁不安,口渴无汗,脉象洪数。 问其原因,其夫欲言不言,在追问之,乃说:“中午亲戚宋某过访,说:”汗出身冷,脉微欲绝,乃脱阳之征“,处以附子三钱、西洋参三钱,浓煎服之,服后一小时,而烦躁高热顿起,以致气促。 怎么治疗? 蒲老在以竹叶石膏汤重用西洋参,佐以苇根、玄参 方药:西洋参五钱、大寸冬五钱、茯神三钱、法半夏三钱、生石膏一两先煎,粳米五钱、鲜苇根五钱、竹叶三钱、玄参四钱 煎成频频与之,以代茶饮,而汗再出,热退气平,仍须进清米汤复其胃气,再以和胃养阴法而愈。 蒲老曰:“上述所见病汗,与脱汗迥然不同,常须识此,勿致误也。”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是在《素问·热论》基础上总结而来 初衷是对外感病进行辨治 《素问·热论》:热证、实证; 《伤寒论》:热证、实证、寒证、虚证 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以六经所系的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候,综合归纳为 三阳病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 三阴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一、辨六经病证 太阳病证 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 太阳经证: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寒、脉浮、头痛为主要表现。 太阳中风证:指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主要表象; 太阳伤寒证: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为主要表现 太阳腑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内传膀胱、大小肠、胞宫等 表里皆有症 太阳蓄水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化热入里,与水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脉浮或浮数为主要表现; 太阳蓄血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与少腹(膀胱、大小肠、胞宫)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脉沉涩或沉结为主要表现。 阳明病证:伤寒病邪化热入里,阳热亢盛所表现的证候,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阳明经证: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经,而肠中无燥屎内结,以“四大症”为主要表现; 阳明腑证: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以潮热汗出、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厚干燥,或有芒 刺,脉沉实(迟)或滑数为主要表现 少阳病证:指邪犯少阳胆经,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 关于半表半里证 关于主症 太阴病证: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脉沉缓或弱等为主要表现 少阴病证:伤寒病变后期,全身阴阳衰惫,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阴寒化证(基本) 少阴热化证 少阴寒化证:少阴心肾阳气虚衰,以畏寒肢冷、但欲寐、下利清谷、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为主要表现。 少阴热化证:指少阴心肾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主要表现。 厥阴病证: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表现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证候。 关于上热下寒证 关于厥证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经: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循经、越经、表里) 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病者。 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 并病:伤寒病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关于温病的发展 温病与伤寒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 叶天士,吴鞠通 卫、气、营、血 一、辨卫气营血证 卫分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为主要表现。 气分证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