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22 蓄电池原理及失效模式分析 张玉江 基本知识 极板材料: 正极板:过氧化铅 (活性物质) 负极板:海绵状铅 (活性物质) 铅蓄电池内的阳极(PbO2)及阴极(Pb)放入电解液中会产生约2V的电力,化学反应如下: 放电反应: 过氧化铅 海绵状铅 PbO2+2H2SO4+Pb→PbSO4+2H2O+PbSO4 阳极 电解液 阴极 充电反应: 硫酸铅 硫酸铅 PbSO4+2H2O+PbSO4 → PbO2+2H2SO4+Pb 阳极 电解液 (水) 阴极 故障与判断 -- 断格 故障与判断 -- 短路 故障与判断 -- 深放电 故障与判断 -- 容量不足 (良好) (电解液缺乏) (硫酸盐化) (铅沉积) (正常失效) (外壳碎裂) (制造缺陷) GM Confidential 原因: 连接处的电化学腐蚀,单格之间、单格和极 板之间或单格和极柱间虚焊而造成。 现象: 电压测定时不太稳定,现象明显时会呈现2.1V 倍数递减(如10.5V、8.4V等); 负载测试时,趋势为0A、0V; 充电电压高(如额定的16V),但充电电流为0A。 原因:隔板开裂、穿孔和错位;焊铅飞溅到板栅上;金属铅 析出到隔板孔隙中;活性物质脱落;极板膨胀。 现象:正、负极板直接接触,非短路单格处于高荷电状态, 蓄电池电压为10.5V左右,或以2.1V的倍数递减。大 电流放电时,电压、电流均较低,但不会为0A、0V。 原因:a)车辆漏电严重或操作不当。 b)电池自放电:蓄电池中有杂质,形成局部电池而自放电; 蓄电池长期放置过程中,电解液上下层密度不同致使同一 块极板产生电位差而放电。 现象:当蓄电池电压在10.5 ~ 12.2V时,负载放电会出现电流、电 压均较低的现象; 当蓄电池电压低于10.5V时,负载放电为0A、0V; 充电开始阶段电流较大(20A左右),并能维持一段时间。 深度放电蓄电池可以通过补充电恢复正常 原因:a)充电电流过大、过充电或电解液温度过高;起动时间过长, 使极板拱曲引起活性物质脱落。 b)蓄电池经常性小电流放电,导致极板孔隙内层生成硫酸铅, 平时补充电不能恢复蓄电池的容量; c)蓄电池在放电状态下长期放置,温度变化时硫酸铅交替进行 溶解和结晶,形成粗晶粒硫酸铅附着在极板上。 现象:a)充电时有明显酸雾从排气孔中喷出,且有刺鼻的臭味. b)电解液密度较低,充电时蓄电池电压和电解液温度上升快, 充电早期产生气泡,放电检测时,蓄电池电压下降迅速。 ? ? ? 检测人员未对退 回蓄电池进行例 行检测而退回 ? ? ? 泄漏 车外过充 发电机输出电压过高 ? ? ? 深度放电后未及时补充 车辆漏电严重或司机操作不当 长期搁置 ? ? ?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无法满足负载要求 在较低的荷电状态周期性的深度循环使用 ? ? ? ? ? ? 外 力 冲 击 安 装 不 当 野 蛮 装 卸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uxiliary slid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