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單教節教案-autumnball.doc
雙教節教案
授課日期: 27-11-07 星期 二 時間: 0900-1010 教師: 許秋怡 學生人數:男 22 女 18 共 40 人 班級: 5B 場地: 小禮堂/籃球場 用具:電腦、厚墊 x 6、薄墊x14、木箱x2、竹枝x2
單元: 田徑 教節: 3/4 雙教節 學生已有經驗: 無 主題: 跳遠 教學目標:技能: 學生能展示跳遠的基本動作—單足起跳、踏跳腳充份蹬伸、跨跳腳提膝、擺手、雙足著地 情意: 通過媒體結合直接教學法增加學生對跳遠的興趣 認知: 學生能說出跳遠的基本要點 程序 時間 教學內容 教學要點 理念/理据 圖解及組織 媒體教學
引入活動
技術發展
應用活動
整理活動
10’
15”
10’
5”
5
5’
5’
5’
5’
5
運用投影片 Power-point 去分析跳遠動作及
講解課堂流程
跳遠影片播放
跑圈4個
伸展動作 學校規定
a 頭手角力b 拉三頭肌
c 上臂伸展 d 前後壓腿 小腿 大腿 e 單腳後拉腳掌 f 坐地擰腰 g 坐地側伸腳,手碰腳尖 h 擰腳腕 i 下壓手腕
高抬腿動作30下
由場邊雙足跳至對面場
由場邊單足跳至對面場
搬運厚墊,薄墊和木箱,set場
16人一組,分成兩大組
立定跳遠 4個同學作保護
踏木箱,一學生站在旁舉高幼竹,要求學生單足踏木箱起跳跨過幼竹
一步模仿起跳 用木箱作踏點
4個同學作保護
三步跑起跳 用膠墊作踏跳點,4個同學作保護
五步跑起跳 用膠墊作踏跳點,4個同學作保護
全程助跑跳遠,跳越障礙,雙足蹲下著地,用膠墊作踏跳點
4個同學作保護
伸展
重申教學要點
-跳遠技術分析
-跳遠器材的擺放方法
-評估準則
-比賽規則
-跳遠動作分析和欣賞
跳次數越少越好
務求身體在空中停留較久
4人一組
厚墊x6
木箱x2
薄墊x14
眼向上向前看
人向上跳
-擺動腿 前腳 提膝
-踏跳腳 後腳 充份蹬伸
-上身、手臂積極帶動、提高重心
-注意雙腳前蹲著地
同上
-最後一步快而有力
-踏跳腳全腳掌踏跳
-充份蹬伸
-起跨腿(擺動腿)快速向前上方提膝
-有力擺手、制動
利用媒體教學使教學不再沉悶,並讓同學對教學內容及課堂流程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培養學生審美的眼光
頸部伸展
手部伸展
手部伸展
小腿伸展
大腿伸展
足部伸展
足部伸展
防止腳腕扭傷
防止手腕扭傷
提醒同學注意搬運姿勢
鼓勵他們向上跳
找較大力的踏跳腳
以木箱作踏點以增加騰空時間,加強訓練效果
嘗試不用彈板完成整個跳遠動作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reative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Division
Post Lesson Reflection 課後反思建議
Critically analyze some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at impressed / troubled / interested you most: The pupils 學生 :
What was their overall ability level?
How did they respond to you/the tasks/the teaching?
How hard did they work?
What was thei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Were they of average or above average intelligence?
Were they a well disciplined group?
Were they a friendly group?
Others that interested you most The material 教材 :
Were the objectives appropriate and met?
Were the curriculum model/teaching
styles/strategies adopted satisfactorily implemented Was it an appropriate level/ too easy/ too difficult?
Was it suitably challenging?
Did it allow for differentiation?
Was it interesting/ motivating?
Did it have purpose?
Were some of it new to 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