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生物学及防制策略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环境处理 环境处理是环境治理的方式之一,旨在造成生境不利于蚊虫繁殖的临时条件,需反复进行。采用环境处理防制蚊媒,亦常与农业生产和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才能推广应用。 1)间歇灌溉 稻田实行间歇灌溉,即是控制稻田水,使之不利蚊虫产卵和中断幼虫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亦不影响水稻的种植。我国实践证明,改进灌溉方法,减少了传播疟疾等蚊媒病的发生,取得了灭蚊防病、节水节能及增产增收的效果。 2)植被控制 清除蚊幼孳生水草,破坏蚊虫孳生条件,可控制蚊幼孳生。清除孳生地植被,有多种措施,河中放养草鱼乃是一种措施,它即可清除杂草,破坏蚊幼孳生场所,控制蚊幼密度,又可获鱼利,值得推广。 3)旱作物带控制 中华按蚊幼虫在村庄周围稻田的分布状况,一般靠近村庄愈远密度愈低。针对这种分布特点,可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的布局来控制蚊幼孳生。 (3)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习惯 根据各地经济条件,采取可行的措施,以减少人-媒介-病原体三者的接触。 1)减少人蚊接触,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 要改善人们的住房条件,逐步改造房屋结构,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装纱窗。个人可使用蚊帐或点燃蚊香驱蚊,改变露宿习惯。在野外作业时,可使用驱逐剂或披戴防蚊网进行个人防护。 2)药物浸泡蚊帐 用药物浸泡蚊帐可增加防蚊灭蚊效果,过去国内常用DDT稀释液浸泡蚊帐,晚近则多用拟除虫菊酯类浸泡蚊帐。 3)牲畜防护 利用牲畜引诱蚊虫对人的攻击。 将牲畜棚设在农村住宅周围,形成牲畜防护带,以减少蚊虫刺叮人群的机会,起到减轻人受蚊媒危害的防护作用。 我国应用环境防制措施控制蚊媒取得了一定进展。实践证明,媒介防制必须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广大群众参加,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结合农业农产、水利建设等,才能易于推广应用。 2.生物防制 自本世纪40年代使用合成有机杀虫剂至70年代遭受挫折之后,蚊虫及其它害虫应用生物防制方法,近年来倍受重视,并在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上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蚊虫的生物防制即指人们利用其它生物(天敌)或其代谢物来控制或杀灭蚊虫的方法,实际上是人们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来打破这种相对平衡,使其数量降低或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蚊虫的生物防制包含天敌与蚊虫之间复杂的动态问题,因此一种生物防制剂应用之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在广泛的实验室应用研究基础上,进行足够的应用防制现场试验。一种理想的生物防制剂,应当是在用于自然界后,在适当条件下能自行繁殖,对防制对象效果明显,对非靶标生物无害。为此,WHO杀虫剂专家委员会建议,对生物制剂的筛选和效果评价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防制剂的分类鉴定和对靶标生物的效果测定。 第二阶段 在实验室进行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的感染试验。 第三阶段 初步小型现场试验,在WHO指导下,确定生物防制剂的自然条件下的效果。 第四阶段 在实验室内进一步进行哺乳动物的感染试验,在实验室和现场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第五阶段中存在的动物做进一步感染研究。 第五阶段 大型现场试验,要在WHO的监督下进行。 60年代初全世界已发现的蚊虫病原体和寄生物就有近200种,捕食蚊虫的天敌数量更多,食蚊卵的有10余种,食幼虫的约有400种,捕食成虫的约有100种,近年来还不断有许多新的发现。尽管种类如此繁多,但目前可供蚊虫防制的生物剂有捕食性动物、病原体和索虫。 (1)捕食性动物 1)鱼类 鱼类是人们最早和广泛用于灭蚊的有捕食性动物。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265种鱼类吞食蚊幼虫,已有40多个国家用鱼防制蚊幼虫,可是实际应用于防制蚊幼虫的仅有少数鱼种。野生的食蚊鱼中,使用柳条鱼(Gambusia affinis affinis)(指名亚种)和霍氏亚种(Gam-busia affinis ho1brooki)以及网班将鱼灭蚊已较普遍。家养鱼中,如青鱼、链鱼、鲤鱼和鳙鱼等都有吞食蚊幼虫的作用,我国许多地区对它们的灭蚊效果进行了研究。 柳条鱼 柳条鱼原产美洲,是一种体形小(2-4cm),胎生,杂食性,体灰色.尾边缘圆形,嘴朝上,喜在水面取食。1只雌鱼,昼夜可吞食165~240条蚊幼虫,雄鱼约58条。具有繁殖快和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适宜条件下它还能够越冬和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引入柳条鱼进行蚊虫防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柳条鱼最早于1911年由美国的夏威夷引入台湾。1927年从菲律宾引入上海,现在已扩散到全国许多地区。 根据各地的经验,应用柳条鱼防制蚊幼虫,其投放的数量应根据孳生地类型和水体大小而定,通常每平方米水体需投放2~6尾,小型水体可适当少些。 家鱼 稻田养鱼灭蚊。在我国甚为普遍。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的一些地区,农民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有些地方利用家鱼防制稻田、池塘和沟渠中的蚊幼虫。据观察家鱼中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