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细胞培养
1、细胞系:原代培养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所组成。
2、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细胞株的这种特定性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3、传代: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培养基),这一过程叫传代。
4、基本条件:无菌无毒、营养需要、生长环境(pH值、温度、渗透压)
5、设备:环境(无菌实验室、净化工作台、恒温培养箱、CO2罐)
储存(液氮储存罐、液氮运输罐、超低温冰箱)
处理(倒置显微镜、离心机、高压蒸汽消毒器、干燥箱、高温烤箱)
6、培养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缓冲能力、等渗性、无菌
7、生长状态指标:
细胞生长曲线生长倍数、细胞分裂指数、细胞接种存活率、克隆形成率
8、细胞生长曲线:接种培养—计数—制图;
曲线近似“S”形,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
生长曲线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增殖规律。
第二章 肿瘤细胞
1、癌基因的产物:原癌基因的产物主要包括:①生长因子,如sis,②生长因子受体,如fms、erbB,③蛋白激酶及其它信号转导组分,如src、ras、raf,④细胞周期蛋白,如bcl-1,⑤细胞凋亡调控因子,如bcl-2,⑥转录因子,如myc、fos、jun。
2、原癌基因的描述判断: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3、P53基因描述:转录调节因子;使癌细胞凋亡,防止癌变;还具有帮助细胞基因修复缺陷的功能。
4、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和性状(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晰,伸展较差,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仁多、核浆丰富|折光性强,表面微绒毛多)
生物特性(营养要求不高,自分泌促增长因子,生长方向性消失、失去接触抑制,细胞倍增周期短)
永生性、侵润性、异质性、细胞遗传性。
第三章 污染控制、冷冻保存
1、细菌、真菌污染的控制:过滤除菌(0.22 μm)、抗生素(预防用药:①双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②真菌:两性霉素B;污染后清除用药(在污染早期可能有效):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
2、支原体污染的用药控制:抗生素(Cip,BM-1+BM-2,M-plasmocin)方便经济有效、加温处理、支原体特异的抗血清
3、细胞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步骤:
冻存:①常规技术消化并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离心;②去上清,逐滴加入4℃预冷的冻存液,轻轻重悬细胞后,均匀分装于冻存管中,做好标记;③尽快将冻存管装于纱布袋中,悬于液氮液面上方或低温冰箱(-70℃)过夜;④次日转入液氮中。
复苏: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管——迅速放入38 ℃水浴中,并不时摇动,在1分钟内使细胞完全融化——无菌条件下逐滴转移至加有适量培养液的离心管中——根据细胞的要求离心,弃上清——加入适量培养液,轻轻重悬细胞,接种培养过夜(接种浓度一般106/ml)——次日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并观察生长情况。
第四、五章
一、病毒感染细胞测定方法: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检测病毒的存在: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 鸡胚→病变或死亡; 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
繁殖指征——
(1)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2)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 phenomenon)
(3)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phenomenon)
(4)包涵体(Inclusion body)形成
(5)代谢生长抑制(Growth inhibition)
(6)细胞转化、出现“转化灶”(Transformation)
二、免疫酶染色法
1、病毒感染细胞的检测方法:免疫酶染色法: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ABC法);灵敏性高,对比度佳。
2、免疫酶染色法原理
Step 1:特异性第一抗体+组织细胞标本共孵育;
Step 2:通过生物素化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结合;
Step 3:借助亲和素与生物素的天然亲和性,将多个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酶连接为一个ABC复合物;
Step 4:复合物中亲和素结合二抗上的生物素,介导ABC复合物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加入显色底物后,通过酶促反应,显示组织细胞相应的抗原。
3、免疫酶染色法主要材料:
(1)磷酸盐缓冲液——洗涤
(2)T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