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题流程】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 城 早 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 题目“早秋”点出了季节,从注释看,这是一首边塞诗。少数民族武装常在秋高马肥的季节进犯边境。 第一句,“昨夜”紧扣“早秋”,“秋风入汉关”,意味着________。 第二句,通过________ ________两个意象,渲染了低沉、清冷的氛围,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________的气氛写得更加浓重。 第三、四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第二步:套模板,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步: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了 朔云(寒云低压) 边月(月色清冷) 阴沉肃穆 第二步: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温馨提示】 景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要诀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恬静闲适、肃杀荒凉、虚幻缥缈、繁华热闹等。 课堂训练 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 (1)先找出关键词句,再作分析。“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载书归”“林风透卧衣”说明邹明府担任县令三年,为官清廉,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行。 (2)本题是炼字试题,对词语的赏析要放在诗句中乃至全诗中进行。第三联描写了途中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路上的大雪掩盖了人的踪迹。树林里寒风穿透了人的衣衫。“藏”的主语是雪,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透”的主语是风,赏析时重点放在如何体现周围环境的特点上。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海 棠 袁 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性?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系统科学概述.ppt VIP
- 2015年分组微波设备采购项目现场测试报告(华为).docx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9 绩效评价”之“9.1 监视、 测量、 分析和评价 ”理解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B0).docx VIP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VIP
- TB10754-2010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高清版)DB12∕T 933-2020 软枣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pdf VIP
- IE基础知识培训(内部培训)课件.ppt VIP
- 2022数字电网构建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docx VIP
- 质量管理体系-“7 支持”理解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B0).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