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应用心理学 汤施施
知 觉
什么是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觉是对外在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的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知觉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具有间接性质。
知觉和感觉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包括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知觉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直接、孤立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综合
感知觉差异的表现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过程即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相互依赖。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主观因素:
知觉主体所处的状态
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对象的活动性
“白牙齿”——口香糖
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整体优于个别。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应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
个体知识经验
刺激物的性质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需要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以便对知觉对象做出最佳解释
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理解的作用
西格拉姆酒
一个土著男子惊诧地发现天上掉下来的芝华氏的空酒瓶——上帝也在喝酒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影响因素:
视觉线索、个体的知识经验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一. 假设考验说
人在知觉时,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Bruner,1957;Gregory,1970),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Neisser,1967)。
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因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
强调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实验证据一:
双关图
Rock(1983)就指出,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并无一对一的关系,同一刺激可引起不同的知觉,不同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感觉。
Warren等的音素恢复实验(1970)
实验证据二:
“The state governors m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legi * latures convening in captionl city”
* 表示该处字母(s)被一个持续120ms的纯音取代。在20名被试中,只有一名被试说他听到该纯音,但无法正确指出其位置,其余人均无发现s字母的缺失。
扩展实验
实验时,让不同被试分别听不同句子:
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axle.(车轴)
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shoe.
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orange.
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table.
结果说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根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把一个词缺失的字母恢复起来,上下文不同,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这种音素恢复现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
Miller 和 Isard (1970)的实验
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对知觉的影响
其他实验证据
Biederman (1972)的实验
有关自然景物空间关系的知识对知觉的引导作用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二. 刺激物说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
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
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
成假设并进行考验。(Gibson(1950,1966,1979))
主张知觉只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实验证据:
Gibson结构密度级差实验
距离就是我们直接知觉到的
知觉加工
知觉过程包含两种相互联系的加工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指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一系列连续阶段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调整特征觉察器知道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不同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Eysenck(1984)指出,在良好的知觉条件下,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随着条件的恶化,自上而下加工也参与越多。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解释刺激物说和假设检验说的分歧。
改变刺激呈现时间——自下而上加工
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