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文学概论_3_太阳系 B研讨
(三)矮行星 冥王星; 齐娜, 比冥王星大; 卡戎 (冥卫一); 谷神星 (1号小行星); 七,彗星、流星、流星雨和小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和流星雨等。它们的个头都不大,但都在绕太阳运行。 彗星:太阳系中特殊的成员, 围绕太阳运动,轨道比较特殊。以亿计数, 观测到近2000颗。 彗星是冰冻物质,保存着太阳系诞生时的信息。曾经为地球带来水、冰和有机物,研究彗星有助于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一),彗星及其空间探测 1, 彗星的观测特性 离太阳远时,像一个发光的云雾状斑点,中间的圆球叫“彗核”,周围的云雾状物质叫“彗发”。 接近太阳时,彗发在太阳风和太阳辐射压力作用下形成两条彗尾,一条“离子彗尾”,一条“尘埃彗尾”。 主要来自 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2,彗星的空间探测 第一次:1986年哈雷彗星走到了地球附近,全球有好几个探测器升空,量出了其彗核的长径是16公里,短径是8公里; 第二次:1998年,美国发射“深空一号”探测器,在2001年飞近“波瑞利”彗星,量出它的长径是8公里; 第三次:1999年上天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怀尔德二号”彗星的物质; 第四次:2004年发射的“罗塞塔”探测器,正在奔向“丘鲁莫夫—捷拉西门科”彗星,将于2014年在它上面着陆; 第五次:2005年1月12日升空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探测“坦普尔一号”彗星。 1999年上天的“星尘”号探测器,2004年1月1日与“怀尔德二号”彗星交会。1月2日成功收集彗星的微粒。2006年1月15日返回地球。 “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彗星物质 “星尘”号拍摄的 “怀尔德二号”彗星 “深度撞击”号2005年1月12日升空, 7月4日与“坦普尔一号”相遇,发射撞击舱(重113公斤,主要是一块铜合金锥体),自带的摄像机和探测器都拍摄到撞击过程。 “深度撞击”号探测“坦普尔一号”彗星 (二)、流星和流星雨 流星是被称为流星体的尘埃微粒和固体团块闯入地球大气燃烧发光而形成(流星体的直径从10微米到几米不等) 偶发流星:流星体和地球在太空中偶然相遇所产生的,出现的时间和方向都是没有任何规律的。 流星雨:由许多流星体组成的流星群进入地球大气层而产生的。看起来,像是从天空中某一点辐射出来。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 1、偶发流星和流星雨 2、流星雨与彗星的关系 彗星每经过太阳一次,都要损失一些物质,最终要把自己所有的物质散落在轨道上,成为流星群。 当地球穿过彗星 轨道面时,流星群 被地球的引力所吸 引而穿越地球大气, 形成流星雨现象。 流星雨的周期性 流星雨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段发生; 由于流星群在轨道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同一个流星雨在不同年份的强度不一样,强度与彗星的周期有关。如狮子座流星雨33年的周期; 目前已发现流星群1000个以上,每年可以看到的流星雨约四五十次。七大著名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金牛座流星雨和天龙座流星雨。 (三),小行星 比矮行星更小,有坚实的表面,有山丘、岩石和坑洞。有硅、氧、铁、镍、碳等等。在公转,也有自转; 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度常年在摄氏零下120度左右。到处都是冰冻的世界。 有的小行星也有卫星。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目前发现的小行星中有98%来自这个带;另外一个是柯伊伯带 1,小行星带 2,小行星探测、命名、检测和预报 已发现近万颗小行星,95%分布火星木星之间的小行带内。 小行星的名字可由发现者命名,这是各类天体中绝无仅有的。当然,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有些小行星可进入地球轨道以内,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尽管碰撞地球的可能性很小,但需要全方位巡视,及时发现,跟踪观测。 2004年发现的“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倍受关注,它可能在2029年4月13日撞上地球。 3、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人们曾多次亲眼看到过小天体撞击地球事件,其中最大的是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通古斯地区发生陨星事件。造成极大的破坏,波及上百千米的范围。据估计,这是一颗直径仅60米的小行星袭击地球的事件。 据估计,5万吨级的陨星,每10万年有一个。而造成恐龙灭绝的、直径10千米、重达1万亿吨的陨星平均一亿年有一个。 又叫巴林杰陨星坑,直径1.2公里、深180米。约5万年前形成的。陨星的主要成分是铁,尺度约几十米。撞击速度约在每秒10~20公里每秒之间。 亚利桑那大陨石坑 4,对付小行星来袭的对策 用核弹炸毁小行星;直径100米以内的,需要一颗数万吨级的核弹; 用强激光系统摧毁小行星,速度快、精度高、拦截距离远、不受干扰等优点。但目前还没有; 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避免与地球相撞。例如,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