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宗教政策的信仰.doc
康熙的宗教政策与信仰
季勇
【作者摘要】本文以康熙时期的宗教文化活动为背景,着重探讨康熙的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康熙自小接受理学教育,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称自己以圣人之道治天下。康熙受孝庄的影响,及满族皇室对佛教的信奉,对佛教也采取支持的态度,尤其是在蒙古和西藏地区更是如此。同时康熙还积极学习西学,对西方传教士也很尊重,西方传教士在康熙时期的取得了合法传教权,但发生在康熙末年的礼仪之争使得康熙禁止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康熙的宗教政策体现了康熙作为一个帝王对宗教的利用和压制,在稳定政权的同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康熙的宗教政策也是康熙个人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康熙的宗教信仰使他的宗教政策能够更好的得到执行。
【关 键 词】帝王理学;佛教;西学
【作者简介】季勇(1983-),201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就读期间研读中国古代思想史。现就职于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文化研究员。
康熙(1654—1722年),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近62年。康熙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开创了康乾盛世。康熙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承上启下的君主,努尔哈赤、皇太极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军事基础,政治组织开始封建化。顺治时期通过吴三桂顺利入关,没有太大的损失。但入关以后,对平定各方的起义成为清朝的主要任务。对于一个新的王朝来说,一般是先用武力平定天下,然后建立新王朝,而清朝却相反。所以清朝建立以后还不能专心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建设,直到康熙八年平定吴三桂叛乱,才基本上稳定了统治。在顺治及以前,满清政权已经开始汉化。顺治本人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学说相当了解。但顺治当政时间短,除去多尔衮辅政时间,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而且还要把精力放在平定国内的起义上。虽然顺治本人对儒家学说很是信奉,但在施政方面却没有取得多大成效。怎样把儒学与满族自身的政治结合起来就成为历史赋予康熙的任务。康熙通过对理学的学习,制定崇儒重道的国策,将理学规定为官方哲学,完成满族政权自身的封建化。
在康熙时代,除理学之外,还有满族文化、佛教、道教、天主教等,他们都在清朝占有重要地位。理学作为中原汉人的文化是必须给予重视的,佛教作为蒙藏地区的信仰,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开始成为清朝控制该地区的主要手段,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中原人们的生活中也不可或缺,而天主教传教士制造的大炮也让清廷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占据上风。所以如何处理理学、佛教、道教、天主教等之间的关系,成为康熙面临的难题。而康熙三教并蓄的做法,使得各种思想在康熙时期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帝王理学
康熙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帝王,不但没有对中原的汉文化进行歧视,甚至看到汉文化的先进性,并学习汉文化,把儒家学说作为自己的施政的指导。少数民族政权仰慕汉文化而进行汉化在中国历史上虽有先例,但像康熙这样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盛世可谓不多。满清政权从一开始就注意吸收汉文化,把汉文化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资源。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再到顺治,汉文化在满清政权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入关后,如何统治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成为满清政权的当务之急。在康熙前期及其以前存在反对汉化的满贵势力,而另一方面满清政权本身正在走向封建化的过程中,因为有了汉文化为他提供的可资借鉴的范本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在汉族士人与满清守旧权贵之间的冲突中,开始学习汉文化。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都很积极地学习汉文化,这对于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封建化过程中,皇帝的个人行为起到关键性作用。清朝前三代皇帝的学习汉文化的途径是靠自学,而康熙则对汉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康熙学习汉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日讲。明末清初,理学由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转向,学术由空谈向经世致用转变。康熙在日讲中接受的理学教育就是带有经世致用色彩的程朱理学。康熙从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初十进行第一次日讲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闰四月初六下令停讲为止,日讲共进行了十五年。根据《康熙起居注》统计,日讲共进行了896次,所讲的书目为《四书》、《五经》及《通鉴纲目》,所讲的内容多依照朱熹的观点进讲。康熙对日讲很认真,“人君讲究学问,若不实心体认,徒应故事,讲官进讲后,即置之度外,是务虚名也,于身心何益。朕于尔等进讲之后,仍再三阅绎,即心有所得,犹必考正于人,务期道理明澈乃止。”[1]重在“实心体认”,绝不“徒应故事”,更不“务虚名”,这是康熙对日讲所持的态度。
康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2]康熙十年开始进行日讲,康熙是年十八岁,正是求知若渴的时期,“朕八岁登基,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