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地名的神话传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拐地名的神话传说

石拐地名的神话传说   武翔 相传乾隆年间,河北石家庄上石员外,祖上行善积德却三代单传。到了他这一代上,也看年近花甲,大妻小妾娶了一房又一房,就是不生男丁,若大家产,断了承嗣香火。 那年,河北大旱三年,饿殍遍地,石员外开粮仓,施舍粥棚,广济穷人,三年从未间断,救下人命千万。 忽一日,老员外的爱妾,夜梦一道金星入怀,自此怀孕十月,生下一个胖敦敦的儿子。石员外高兴极了,十里搭长棚,放官饭三日,以石家庄人共贺。只是这孩子生来古怪,日夜啼哭不止,任什么人也哄他不住。看看到了满月,门外来了一位道士,石员外求卦问道,道士说,无妨无妨,小道略作法即可。 道士抚摩儿头顶,念念有词:长庚长庚莫悲恸,功满德圆就归程。说来也怪,那孩儿当下就不哭了。道士又说,我赐他一名,叫石长庚,日后他若再哭,只唤长庚长庚就是了,自此无恙。 这孩子天生聪慧,说话间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18岁就敢走西口,在土默川组建骆驼队,过草地、去北国,经营皮草丝绸生意,创办石家商号。 石员外知他生的奇巧,家业又大,放马由缰任他折腾去。不几年,石家资产又增万贯,石长庚也成为丝绸路上的名贾大亨。 有一年,在西伯利亚黑山口,骆驼队和路匪遭遇,为救同伙,石长庚三次杀入重围,腿部受了重伤,从此落下个瘸腿。 石长庚经验多见识广,人彪悍,又行侠仗仪,在丝绸路上很有名望,道上的人,又称他叫石拐子。查河北山西一些县志,有石家商号的记载。老年人们说,石拐子骆驼队是当时丝绸路上十分庞大的最有名的商队。 话说这年,石拐子已是位霜染两鬓的老人,他领着一支骆驼队,从遥远的中亚细亚归来。 大黑河水从那遥远的达尔罕草原大戈壁明流暗渡,到了五当召地界,穿山过峡,哗哗地流过来,河水收容着山洪,几千年日夜流淌不息。冲涮着绵绵千里的大青山,啃咬着青山的脊骨,于是,每流过一座山,便留下豁豁涯涯百丈陡岸和无数个明镜儿似的河湾淖尔湖泊,蓝幽幽的嵌在草原上。 石拐子老人走到这里,看见青山脚下,召河两岸水草丰茂,就再也走不动,支起帐篷打间歇息。 忽见一位漂亮的白衣娘子飘然而至,放肆坐怀,百般挑逗,石拐子燥火骤起,宽衣去带,正欲行苟且之事,忽又有一位白须老人突兀出现,手持一定白花花的大元宝,说,要发财随我来。言罢即走。 色与财之间,石拐子犹豫了片刻,他毕竟是商家出身,犹豫间还是追着白须老人出了帐篷,但是紧追慢追,老人化作一股黑烟,不知去向。返回头再寻白衣娘子,娘子微微一笑说,你原来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可惜了我的一番心意。言罢,也飘然而去,石拐子跟踪追行,只见沿路虎狼成群,猛地一下惊醒,原来是午休间白日一梦。 石拐子好生奇怪,自已想,许是长久在外想念家人了,就冲着黑烟方向,沿着河沟牧驼散步。无意间发现了河岸下被河水冲刷出来的煤块,燃烧起来,炽热有劲,还微微散发着香味。 石拐子脑里亮起个闪,顿有所悟。石拐子老人是个走南闯北,广经见识的人,当下率人沿着露头煤挖掘,越掘煤质越好,他把骆驼垛子变成驮煤队。这就是后来驰名塞外的大青山柴煤。不几年,石拐子就成为塞外煤炭大富贾。后来,人们以石拐子老人名望,称作石拐子煤,石拐子也以此叫开。 把“子”字丢开,叫石拐,是解放后1954年政府行政命名,大概是因为“子”字的儿化音意简舍去的。追述之前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和当地人至今的口语,都还把石拐,儿化为石拐子。这与有人把“石拐”谐音为蒙语“石贵图”,译为有森林的地方,就是另一层意思了,很值得商榷。 老年人传说,石拐子开的第一座窑口在今天的五当沟古城塔对面山根下。 召河在这里拐个湾,把大青山矿区拦腰切成两段,右边留下一片河滩湖泊,左边留下坑坑驳驳窑洞和参差不齐的黄泥马架小屋。裸露着半节烟囱的地窑子宿眼处,这便是古老的石拐子矿区。 后来,有人在河滩处建了水磨作坊,河滩湖泊畔矿区盖起了房屋,修路架桥、商贩云集,石拐子这地方才一年一年地繁华起来,有了今天的规模。 老年人传说,当年石拐子开发煤窑,惹怒了土地山神,一个月黑夜,召河发大水,眨眼间淹没煤窑口,灌死几百矿工,十里矿工街,卖断了棺材铺,停满了棂柩,呼爹喊娘,哭声动地惊天。惊动了玉帝,派二郎神查巡,原来是东海龙王御膳宫私跑出来的烧火丫头小黑龙和土地山神幽会偷情,嘻笑间泛起召河水淹了百姓。 玉帝大怒,降旨惩罚小黑龙永卧召河岸,降水保一方太平。这就是五当沟前的大山,当地人称作卧龙山。 从飞机上鸟瞰,龙头在白狐沟矿脑包沟,脑即头也。龙尾在当铺窑村,卧龙山逶迤腾转几十里,很是壮观。年复一年,矿工们的后代子孙,渐渐地淡忘了祖上先人的仇恨,看看僵卧的黑龙可怜,夏天在她身旁插柳栽松遮凉,冬天在她身上复土御寒,年代久了,树活了,土填厚了,郁郁葱葱延绵几十里,黑龙坝挡住了召河水泛滥。但是,小黑龙并不甘心受罚。老人们说:每隔十几年,它就摇头摆尾,骚情一回,召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