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沃伦·麦克莱斯基参加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起持械抢劫。他被判决杀死一名白人警察,他被判处死刑。但是,他对这个判决的合宪性提出了质疑,理由是他所在州是用种族歧视的方式实施其死刑量刑的。根据一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被害人是白人的那些被告人,比那些被害人是美国黑人的被告人,更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如下表)。然而,最高法院最终驳回了其申请,理由是:麦克莱斯基的律师并没有证实“本案中做出的判决是处于歧视目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在本案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推论,即在做判决时对种族因素进行了一定的考虑” * 安·霍普金斯是一家著名的会计公司的销售人员,她为公司做成的生意价值达2500万美元,她的客户极力赞扬她。然而,她感觉到自己在公司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她没有找到合伙人,她的同事不喜欢她太过男性化的表现,劝她改善自己。她陷入双重困境:她的工作要求她具有进攻/进取性,但这种进攻/进取性却使她遭遇了责备。她将公司告上了法庭,声称公司具有性别歧视。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霍普金斯找来了一名心理学家苏珊作为专家证人,证明在这件事中,刻板印象起到了影响,苏珊认为公司“没有确立强调公平的组织规范,没有公开表示制止偏见”,并表示“如果该公司使用心理学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的话,这个公司的很多做法是可以纠正的”。最终,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以6:3的票数支持裁决。 * 担心心理学家的介入会通过“操控”法官和陪审团的心理来影响判决的结果 * 法律心理学 董镕 rdong@psy.ecnu.edu.cn 了解你们 为什么来学心理学? 你们认为,法律心理学是学什么的? 对这门课有什么期待? 课堂要求 遵守课堂纪律,不扰乱课堂秩序 互动 课程时间 关于作业考勤考试 考勤 期末考试考试:开卷、客观题+主观题 第一讲 法律心理学概论 参考书目: 《司法心理学》:L.S.Wrightsman 轻工业出版社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汉斯.托奇 群众出版社 《法律心理学》:乐国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司法心理学》:罗大华、何为民、解玉敏,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地时间2007年4月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自尽。案件发生后,布什称枪击案令美国举国震惊。警方17日透露枪击案疑犯为23岁韩国学生。 作为一名心理学学生,你想到什么? 他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他是否患有某种精神/心理疾病? 是什么造成了他的这种行为? 我们如何为他量刑? 如果没有录像,我们是否可以确定目击者或者受害人说的是真实情况呢? 法律 制订 执行 内容 特点 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 法律是什么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关于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什么是个性心理? 什么是心理过程? 法律心理学的产生 法律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立法 法庭 犯罪心理 执法 死因判断的心理学咨询 心理测评 执法人员的心理 犯罪动机分析 犯罪行为的矫正 犯罪行为的预防 立法的目的(正义契约) 立法的过程(公平公正) 立法的评价(客观) 立法的修订(再立法) 法官心理 律师心理 陪审团心理 证人心理 立法当中的心理学考量 主客观相适应原则 精神鉴定 犯罪中止 心理学在执法过程中的作用 死因鉴定——自杀还是他杀? 心理测评 测谎 执法人员的心理 犯罪心理 犯罪原因的分析 犯罪心理矫治 犯罪的预防和预测 心理学在法庭上的运用 法官心理 陪审团心理 律师心理 证人心理 法庭心理学 导入 犯罪心理学 · 法律心理学概论 · 法律心理学的历史 · 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 · 变态心理与犯罪 · 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 测谎与催眠 · 目击证人研究 · 法官心理 · 陪审团行为 · 律师 课程概况 心理学与法律的冲突 法律与价值 确定性与统计规律 心理学强调统计规律,而法律更关注与具体的案例 沃伦·麦克莱斯的案例 ? 被害人 白人 黑人 被告人 白人 8% 3% 黑人 21% 1% 心理学的逆袭 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民事法庭中的应用 安·霍普金斯的案例 法律对心理学的批评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 心理学对法律的干预 心理学与法律的并存 尽管两者有很多矛盾之处,并且法律对于心理学有很多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法庭上,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因此,两者就在相互的调和中共存。 Thank You! 个性心理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的特点,包括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等等;以及每个人行为的倾向性,比如动机、需要等等;如果你碰到这样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比如说:注意、记忆、学习等等的过程。 心理过程这个似乎更容易理解,因为在法律的各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心理的过程;而个性心理呢?法律似乎追求的是一种共性,这看似与个性心理有所矛盾,到底在法律心理学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