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MS-3研讨
ICP与MS的接口装置 * 三 GC(LC)串联MS分析方法 全扫描 (full scan) 全扫描是对指定质量范围内的离子全部扫描并记录,得到的是总离子流质谱图,这种质谱图可以提供未知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有时候,可以进行库检索。 选择离子监测 (selected ion monitoring,SIM) 只对选定的离子(特征离子峰)进行检测,而其它离子不被记录。 MS/MS ,二级质谱监测 质谱 总离子流色谱图(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 ,TIC) 选择离子色谱图(selective ion monitoring chromatography ) 质谱( mass spectrum,MS/MS) 0903/100903HCH(+)212_1.raw HPLC-ESI-QTOF-MS 工作站 N,N’-二苯基脲 总离子流色谱图(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 ,TIC) N,N’-二苯基脲 MW 212 [M+H]+ 213 [M+Na]+ 235 质谱( mass spectrum,MS) TIC TIC 选择离子色谱图(selective ion monitoring chromatography ) 1 2 3 * 优点: 1,选定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 在Scanmode,假定scan 0-500 质量数/S,也就是说1/500秒/质量单位 也就是说,在每次扫描中,有1/500秒的时间是在接收某一质量数的离子。 在SIM中,假定只检测5个质量数的离子,那么同样一秒, 就5质量数,那么,扫过一个质量所花的时间大约是1/5秒。也就是说,在每次扫描中,有1/5秒的时间是在接收某一质量的离子。因此,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比正常扫描方式灵敏度可提高大约100倍 。 2,对离子进行选择性检测,避开重叠; 提取离子色谱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分开重叠峰 (a)? 总离子流色谱图含有m/z 91 、m/z 136 (b) 以m/z91所作的质量色谱图 (c) ? 以m/z136所作的质量色谱图 , 在三聚氰胺的LC/MS-MS检测中,我们可以设定质谱的Q1过滤出m/z127(三聚氰胺加氢峰,[M+H]+),Q2碎裂(CID)后产生的碎片谱图如下: 三聚氰胺的加氢峰127在Q2中变为110、85、68、60等m/z的碎片,即: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Q3检测碎片离子110、85、68或60来反映三聚氰胺的强度。实际上在质检部门,实验人员只需要选择85或68这种强度较高的子离子峰来检测,就足以精确的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灵敏度可高达50ppb,比GC/MS的2ppm高出50倍。 相对分子质量 126.15 直接探针进样:高沸点液体及固体 探针杆通常是一根规格为25cm?6mm i.d.,末端有一装样品的黄金杯(坩埚),将探针杆通过真空闭锁系统引入样品,如图所示。 直接探针进样系统 四、联用的界面系统及进样系统 对进样系统的要求:重复性好、不引起真空度降低。 间接进样:适于气体或挥发性的液体和固体。通过可拆卸试样管注入样品(10-100ug)导入可加热的贮样器(10-2 Pa)—抽真空使离子源内(10-4 Pa),样品蒸汽分子顺压力陡度通过分子漏隙进入离子源。 进样系统 其他LCMS接口技术 2 . 热喷雾接口 存在于挥发性缓冲液流动相(如乙酸铵溶液)中的待测物,由细径管导入离子源,同时加热,溶剂在细径管中除去,待测物进入气相。其中性分子可以通过与气相中的缓冲液离子(如NH4+)反应,以化学电离的方式离子化,再被导入质量分析器。 3. 离子喷雾接口 在电喷雾接口基础上,利用气体辅助进行喷雾,可提高流动相流速达到1ml/min。电喷雾和离子喷雾技术中使用的流动相体系含有的缓冲液必须是挥发性的。 4. 粒子束接口 将色谱流出物转化为气溶胶,在脱溶剂室脱去溶剂,得到的中性待测物分子导入离子源,使用电子轰击或者化学电离的方式将其离子化, 5. 解吸附技术 将微柱液相色谱与粒子诱导解吸技术(快原子轰击,液相二次粒子质谱)结合,一般使用的流速在1~10μl/min之间,流动相须加入微量难挥发液体(如甘油)。混合液体通过一根毛细管流到置于离子源中的金属靶上,经溶剂挥发后形成的液膜被高能原子或者离子轰击而离子化。得到的质谱图与快原子轰击或者液相二次离子质谱的质谱图类似,但是本底却大大降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谱分析 一、 质谱的解析 二、 仪器结构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