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TP仿真容升效应
理论课中老师不断在给我们强调超高压线路的空载容升效应及其限制措施;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我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了ATP软件,我学会了简单超高压线路末端空载情况下的仿真模拟,并结合课程中讲授的限制措施,对原有线路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通过仿真的结果来判断哪种限制措施的效果更优良。在此对这个问题做详细的论述,论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验选题及相关分析;(2)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误差分析;(3)实验总结;(4)学习心得体会。一、实验选题及相关分析我以教材上176页习题5-3为例,并对其进行了一定修改,其题目如下:某均匀无损输电线路(架空线)全长540km,电源阻抗,线路参数为,,分别求在下列情况时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1).线路末端开路,没有补偿设备;(2).线路末端开路,在末端接有并联电抗器;(3).线路末端开路,在线路中间有并联电抗器。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值。(此处,没有考虑加入电抗器后对电路的影响)解:(1).线路末端开路,没有补偿设备;线路的等效模型如下图所示:电源电抗及长线部分课分别视为简单的四端口网络,并用矩阵形式表示为:其中为线路波阻抗;(相移系数),架空线路,工频频率时,相移系数为:由边界条件、,代入上式并化简,得到:令,代入上式,得:由上可得,理论计算如下:,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ATP仿真接线图及各参数设置如下:模型一①电压源E参数:工频频率50Hz;由于330kV是线电压,故单相电压源幅值为:②电源阻抗:,故③分布参数的设定:由于考虑到后面要在线路中间设置补偿装置,故在此将整条线路的参数分为相同的两端;综上,分布参数线路的ATP仿真设置如下,且令ILINE=0;④ATP的SETTINGS设置如下图所示:⑤开始进行仿真,用作图工具得到电源点(红线)和线路末端(绿线)电压波形如下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2).在线路中间点并联电抗器来限制线路末端的电压升高;①其基本的理论分析推导如下:其等值模型如下:由上图可以建立起电源端与线路末端的矩阵形式方程:由于线路末端空载,则,可得:由题意,得:,,,将已知量带入下式,可计算出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ATP仿真接线图如下:②建立ATP的模型如下:模型二此模型中的参数设置与(1)中的模型相比,只是在线路中间加了一个的并联电抗器,其参数设置为:③运行仿真程序,得到电源端(红线)和线路末端(绿线)的电压波形如下:由仿真数据得出,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3).在线路末端并联电抗器来限制线路末端的电压升高;①其基本的理论分析推导如下:其等值电路如下:,由上三个式子,可以得出:所以,可以得到,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②建立ATP的模型如下:参数设定与(2)中一样,只是并联电抗器的位置放在了线路末端,开始仿真,得到结果如下:电源端电压(红色)和线路末端电压(绿色)的仿真模波形为:由图中数据得到,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二、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误差分析:(1)条件一下,理论计算出的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由ATP仿真得到的电压传递系数:,相对误差为:(2)条件二下,理论计算出的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由ATP仿真得到的电压传递系数:,相对误差为:(3)条件三下,理论计算出的线路末端对电源端的电压传递系数:;由ATP仿真得到的电压传递系数:,相对误差为:从上面的数据看出:(1)加入了补偿措施后,电压传递系数减小,说明补偿措施能降低过电压倍数;(2)还可以明显看出,理论计算的数值和仿真结果的数值有一定误差,原因是理论计算时,得到的结果是模拟系统在合闸进入稳态后的过电压幅值;而在仿真的时候,可能由于仿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间隔不够,使得仿真的情况是合闸后的暂态过程中,由于没有达到稳态,因此而产生误差;尽管如此,两种算法下的结果都与(1)中结论一致,误差幅值并不大,故这个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三、实验总结: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超高压线路在末端空载时,由于线路首端输入阻抗为一容抗,它与电源电抗串联之后,电容效应使首端电压升高,而且电压升高随着线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线路末端电压的升高更加严重。这就是容升效应,其后果是使线路末端的电压高于电源端的电压,造成工频电压升高,使得线路上出现过电压,不利于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为了限制这种过电压,实际中常常采用并联电抗器来限制电压升高,其原理是:电抗器的感性无功功率部分地补偿了线路的容性无功功率,相当于减小了线路长度,降低了末端电压升高。根据加装电抗器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补偿措施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线路中间(不一定是中点,但在本次仿真中为了方便,补偿点选在了中点)并联电抗器,另一种是在线路末端并联电抗器。目前我国规定:330kV,500k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英语电子备课.doc
- 小学英语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doc
- 小学英语第7册Module3四个课时区域集备设计收集.doc
- 小学英语第十册教案牛津小学英语5A教案Unit.doc
- 小学英语经验介绍.doc
- 1第十章轮系及其设计.ppt
- 小学英语考试中各题型解题技巧.doc
- 小学英语职称试卷及答案.doc
- ARM高手的历程(附N多资料)学会ARM足够.data..docx
- 小学英语论文终稿.doc
- 2003-2012年广东省小学《育苗杯》初复赛试题及答案.doc
- 2003年-2010年中口真题汇总.docx
-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ppt
- 2003年6月PRETCO考试B级真题试卷(含答案).doc
- 2003年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国际货代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doc
- 2003~2010职称英语综合类B级真题无答案.doc
- 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二次上交.doc
- AUDITFORCHINESESTRESSENGINEER管道应力师应知问题集锦.doc
- 小学语文《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四下).doc
- 2003年中高级车险核赔职称考试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