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案及失分例释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1)“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分)。 (2)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②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1分)虚实相生(1分)、直抒胸臆。(1分) 2 (1)诗人绘春草之象,含春光易逝之意,寓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2分);诗人借草伤己(人生),以草表达对仕途厌倦的苦闷情绪(2分)。 (2)咏物抒怀(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2分)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2分) 3 ①虚写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象友人要去的地方。(2分)②上句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2分)③为结句作了铺垫(1分)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2分),而是从大处着眼,全诗充满奋发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激励出征者魏大要立功沙场,报效国家,(1分),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1分) 4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休闲自得的心情。“插”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峰陡峭、挺拔。 (2) “悬崖”指倒映在水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这里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撑起竹篙时,江面荡起涟漪,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而变得散乱。 诗歌鉴赏失分例释 例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问: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下阕表现了词人苦无知音,不为世人所知的无比苦闷的思乡之情。    诊断:品读潦草,一知半解,为意象“月”的寓意之一“望月思乡思亲”所囿而误为思乡诗。    矫正:品读要仔细,要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要从整体上理解内容把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思想感情”有时变式为“心情”或“心境”),对诗歌进行理性分析,不应局限于某个意象而作无依据的狂想乱联。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分析:从以上黄庭坚这首词中的“瑶草”“春入武陵溪”“直入白云深处”“谪仙何处”“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感知,词人借“武陵溪”表达自己追求的是一个人人平等,没有俗间的你争我斗、嫉才妒贤的理想境界。下阕“坐”“倚”“拂”的物件皆与“玉”“金”有关,显然借以表明自己志趣的高洁与品行的纯洁。“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分明写出词人不为世人所知的孤芳自赏、放浪形骸。在词人眼里,“明月”比“世人”可爱,比“世人”美好,它“知”“我”“怜”“我”“怕”我醉不知归路而“逐”“我”“伴”“我”。由此可知,下阕所表现的是词人超脱世俗、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思想感情。 例: 瀑布    (唐)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像人一样,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很感人。    诊断:缺少分析环节,形象分析不丰满,满足不了题干要求。    矫正:解答这类题,还要做好熟悉诗歌中一些常见的形象(意象)及其寓意的积累工作。要明了以物喻人写人的手法。 第一步,感知形象,概括形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表现手法和诗句解读分析形象特点; 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评价这一形象的原因、作用(效果)。 答案:(第一步)诗中“瀑布”形象具有不辞辛劳,勇往直前的特点。(第二步)“不辞劳”有强烈的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出处高”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留”“归”拟人化,对比写出“溪涧”与“瀑布”志向的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