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1933 Creative Industry Park——A Magnificent Conversion of Old Factory
摘要:
1933 老场坊——这座20 世纪30 年代 “远东第一大屠宰场”如今已华丽变身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早期的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时代的文明在这里悄然相会,会激荡起怎样的灿烂火花?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建筑又会在今天发挥怎样的神奇功力?让我们来为您揭开1933 老场坊这座工业历史建筑华丽变身的神秘面纱。
Abstract:
1933 creative industry park, which was previously regarded as “the biggest slaughterhouse in the Far East”, changes into Shanghai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 combination of early and post-industrial civilization makes the space mysterious and legendary.
这是一幢建筑的瑰宝,一度曾被历史烟云掩盖,是对城市重新的解读与探索,使它重现华彩。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的1933老场坊曾有“远东第一大屠宰场”的称号,对它价值的重新挖掘是令人振奋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昔日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工艺典范的它,今天被以创意为特征的后工业产业所承接。1933老场坊在两者之间寻求完美契合,这是一种历史的对照,也是1933老场坊这栋瑰丽老建筑令人惊艳的一次华丽大变身。
曾遭遗忘的瑰宝
上海虹口区有一条短小且不知名的小路——沙泾路,小路沿沙泾港支流迤逦而去,一端接着海伦路,一端与海宁路相交。但走到沙泾路10号,就会被耸立眼前的这栋建筑所震慑。从高处俯视,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二十四边形的主楼都经由楼梯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所采用的“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这样形式的二十四角楼,遑论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20世纪上半叶,这里曾是号称“远东第一宰牲场”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它建成于1933年11月,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余洪记”营造商承建,建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整组建筑物高低错落,盘旋的廊道迷宫一般,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主体建筑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有一条超过两公里长的屠宰流水线,熏蒸、消毒、熬油、凝血、包装、收容、储藏、化验、解剖室等机构一应俱全。其无障碍“牲畜通道”、污秽自动冲洗装置、圆弧形的“体验大厅”、无梁挑柱支撑着的加工车间、装有自然通风口的排污管道等流程显得异常流畅。宰牲场于1934年1月投入使用,它把现代食品卫生理念、动物福利主义、科学工作流程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叹地证明了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兽道动物福利主义”早在20世纪初的上海就已开始实践。
当时,与它同等规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美国和英国,沙泾路上的这座完全按照英国的宰牲场设计建造,材料全都来自英国。时至今日,另两座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唯独沙泾路这栋得以保留下来。
这里曾经每天要宰杀500头羊、300头牛和100头牛犊,生产130多吨各类品质上乘的肉食,关系着上海全市人口的肉类供应,所以,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如今,废弃的宰牲场不但成为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还被规划成为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1933老场坊。它旁边的冷库就是如今九龙宾馆的前身。
老建筑不再寂寥
作为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上海经历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大转型。大批曾在工业时期承担过重要角色的建筑都因不再适合城市发展而遭到舍弃,但如何能让它们重新启用?开发方觉得,创意产业将会使城市这道难题破解,而“尊重历史,再现未来”的态度正是挖掘与再现这种空间文化的切入点——在转型期内,城市需要文化植入,不仅是为满足现在与未来的功能需求,也是城市示予世人的历史记忆。
在此初衷下,1933老场坊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建筑空间本身的再利用。在上海这样一个典型的新城市主义地区,能有像“1933”及周边保留完整的1.2平方公里城市原生态环境已属难得,它见证着上海工业时代发展的兴衰,无疑是这个城市的上世纪缩影。
1933老场坊的开发再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课题,开发再利用既不是对原有的东西推倒重来,也不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收,为此,上海市政府集合上海社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以及上海锦江集团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多家单位,经过多番研究论证,最终决定以“保护性利用”为目的对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