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戊戌维新运动研究概况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 第三节、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研究状况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戊戌政变纪事本末》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胡思敬:《戊戌履霜录》 2、建国前的研究状况: 1924年,李泰棻编撰《中国近百年史》把中国近代史分为道光时代、咸丰时代、同治时代、光绪时代。 1925年,孟世杰编著《中国最近世史》把中国近代史分为积弱时期、变政时期和共和时期三大块。 1938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划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个互相衔接和不断深化的近代化过程,认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 近代史 上第二 次救国救民族的运动。 1947年,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 1947年,范文谰《中国近代史》 3、建国后至文革前: 4、文革后对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 二、戊戌维新的研究成果 王栻:《维新运动》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 吴廷嘉:《戊戌思潮纵横论》 王晓秋、尚小明:《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 三、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1、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 第一种观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澜和胡绳。 第二种观点: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救亡、爱国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以李时岳为代表。 第三种观点:戊戌变法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改良主义运动,应称为改革或者改良。以陈旭麓为代表。 2、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今文经学。 第二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西方进化论学说。 第三种观点: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庸俗进化论。 3、关于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 1、严重的民族危机,是促成戊戌变法运动的外在压力。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蓬勃兴起,无疑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在动力。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 在维新志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强 学 会 四、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革 1、改革内容: 设立议政机关,选派专门人才领导组织变法; 重练海陆军,挽救危机; 制定律例,明定赏罚,严惩阻碍变法的大臣; 废除八股取士,设立学校,办报编书,培养人才; 奖励创造发明,振兴农工商业,发展经济。 2、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关于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几种不同观点: ●由于当时思想启蒙未能深入发展,改革的社会条件不成熟。 ●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接力人,未能将改革引向纵深。 ●由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使资产阶级维新派丧失了精神和力量。 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1、戊戌维新运动运动遭到来自守旧势力与传统势力的巨大阻力。 2、晚清社会各阶层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3、戊戌变法过程中的政策、策略失误 4、主观原因:由于维新派主观上的局限而导致变法失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戊戌维新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策略错误 康有为:“请皇上无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禄,而新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大臣,既无办事之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谤自息矣。即皇上果有黜陟之全权,而待此辈之大臣,亦只当如日本待藩侯故事,设华族立五等之爵以处之,厚禄以养之而已,不必尽去之也。” 2、帝党与后党之间矛盾激化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发达,也使资产阶级缺乏实力,因此,他们不能不存在着下列一些致命的弱点: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 不足,对他们存在着幻想。 眼睛看不见人民群众,背后没有人民群众。 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 二、康有为的文化个性与维新运动的失败 三、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第一,要不要变“祖宗之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这是论战的核心问题。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论战内容: 论战性质: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对维新派自上而下改革的一点认识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 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 三年,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印刷服务技术方案、实施方案、应急方案、售后服务方案.doc
-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练习题.pdf VIP
- 2024年甘肃省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高考Ⅱ).pdf VIP
-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专员岗位笔试选择题附笔试高分技巧.docx VIP
- QC∕T 1037-2016 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pdf VIP
- 消防施工 新科技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doc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开学考试物理试卷.doc VIP
- 科技馆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案.pdf VIP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梅赛德斯-奔驰-R级-产品使用说明书-R350 4MATIC-251165-Rclas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