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学会学习开发潜能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学会学习 开发潜能 提到“学习”你会想到什么? 头悬梁,锥刺股? 背英语单词、化学周期表? 做不完的习题? 考试前的挑灯夜战? 紧张的高考? …… 学习的定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二、经典学习理论 在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中对学习的定义也很多,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发现并保留正确的尝试,摒弃错误的尝试,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学习的形成受到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错误而无效的动作逐渐被淘汰,正确有效的动作则被保留。 试误学习的应用 操作性的学习会比较符合 学电脑——一开始常按错键,多次练习就可以学会。 游泳、骑车、学电脑……等操作性的技能。 通过练习肯定能学会,总结经验和规律可以促进学习。 应用 考试取得好的成绩,要给与自己奖励(正强化物) 举例: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请宿舍人帮忙监督,如果不能每天坚持的话,就要请大家吃饭(负强化物)。 考试失败了,惩罚自己一个月不能上网(惩罚)。 学习是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 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②条件学习中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 ③条件反应形成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喜欢一位老师,很可能也会学好一门课 讨厌一位老师,很可能也会不喜欢一门课 可以做些什么促使自己更喜欢学习? 小练习 请根据我们刚刚对学习的界定,回忆一下,从小到大,你的一次成功的“学习”经历。 从开始到学会,花了多长时间?经历那些过程? 有哪些人、事或情绪促进你的学习过程? 有哪些人、事或情绪阻碍你的学习过程? 对现在的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个体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种暂时的状态。 记忆是保持和回忆过去经验的能力,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储存。 学习一词侧重行为变化的获得,而记忆则侧重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储存。没有学习便不能产生记忆;没有记忆也无法学习。 记忆的三个阶段 在一些有影响的学说中都认为,信息要牢固地进入记忆要通过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重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解释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有效记忆的方法 理解记忆法 有意记忆法 边读边背法 归类对比法 联想记忆法 组织记忆法 大学生不良学习行为 “学不在深,抄上则灵,分不在高,及格就行。斯是教室,惟有闲情;小说读得勤,无书声之忧耳,无思考之苦心。寻思上网吧,打牌下象棋,心里曰,‘混文凭!’” “上这种课,过时不说,不如自己去看书!” “兄弟,去上课吗?” “上课?现在兄弟是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今天不去了,点名了就说兄弟我病了啊!” “这种破专业,学来有啥用,不如上网打游戏来得过瘾。”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证明:内因与外因性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结合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适当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考试焦虑和学习效率之间是倒“U”型的曲线关系,就是说考试焦虑处于中等程度时,学习效率最高,考试效果最好。 发挥焦虑在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他的态度”。 ★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 (1)找出焦虑的原因 ★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 (1)找出焦虑的原因 (2)客观评价自我 ★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 (1)找出焦虑的原因 (2)客观评价自我 (3) 合理调节情绪 (1)找出焦虑的原因 (2)客观评价自我 (3)合理调节情绪 (4)正确认识考试 (5)有备应考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