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新支点中考经典》复习(专题十二)研讨
方法梳理 1.认真研读材料,抓住材料的精神实质,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明确自己要评价的对象及对象的特点,包括人物的行为、品质等。 2.整理看法,明确观点,支持或反对,赞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一定立场鲜明,并提出充分理由。 3.组织语言,规范表达,特别注意评价恰如其分,符合材料中反映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防止语言偏激,褒贬失当。 方法梳理 5.结束语 撰写结束语,一要抓住活动情境及主题思想;二是要抓住结束语特点,把握结束语的基本结构。从命题角度看,结束语并非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而是一个活动结束后的简短致辞或总结。其基本结构为:指出活动圆满结束后并取得了成功,对活动内容作简要概括,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对活动中的领导者、承办者、支持者及大家的努力表示感谢,简要指出活动目的意义,也可提出希望,展望未来,继续得到支持或努力等。 方法梳理 五、活动策划 从近几年重庆考题看,不要求考生策划一个整体的活动方案,而是针对某项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设想或措施,参与某个活动环节或活动任务的策划设计。如(2009 重庆)7(3)题要求为一本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主题的歌颂巴渝英雄宣传手册拟定一个书名并设计三个编写栏目。 方法梳理 归纳起来,活动参与策划主要考查了设计活动形式,拟写活动名称,设计活动目的,拟写活动步骤,设计活动主题,编写栏目名称、拟写节目串词等等。 方法梳理 1.活动形式 常见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文艺晚会、讨论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讲座、黑板报、手抄报、展板、问卷调查、社会实践等等。 当然,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般要在活动形式前面加上活动名称,如:出一期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 方法梳理 2.活动目的 活动目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内容,二是达到什么什么样的目的,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一般用“通过……,提高(培养,促进,推动,了解等)……”这种模式作答,如给“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设计活动目的:通过“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的开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方法梳理 3.活动主题 拟写活动主题和写宣传标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都是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把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展现出来。如给“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设计活动主题:微笑面对人生,坚强伴我成长。 方法梳理 4.活动步骤 活动步骤体现了该活动的活动环节,一般分点阐述,内容上存在着先后顺序,也就是要指出该活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给“微笑面对生活”演讲比赛设计活动步骤:(1)主持人开场白。(2)选手依次上台演讲。(3)评委点评。(4)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方法梳理 5.栏目名称 拟写栏目名称要紧扣主题,句式整齐,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设计时要有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从多个方面去突出主题。如出一期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的黑板报,拟写的栏目名称:最美人物、最美故事、最美风景、最美话语。 方法梳理 总之,遇到这类题型,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梳理答题思路与方向,明确题干中是要求策划设计活动的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写好之后,还要反复推敲,调整修改。 探究规律,预测方向 分析重庆市近三年该考点的考题可以看出:①分值一般占10分到12分,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偶有填空题。②活动主题一般结合了当年的实事,大事,关注生活,关注热门话题。③“材料探究”为必考点,材料都不超过三则,题干上都提出了明确的探究方向,有很明确的指向性。④“口语交际”“语言运用” 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相比较而言,“理解评价”“活动策划”属于冷考点,2015年中考值得关注。 * * 范例解析 【例】2014年,重庆市A卷 综合性学习。(11分) 今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开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请你参加下面与汉字有关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 (1)探究材料 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张女士的工作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她一向认为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在键盘上打字如飞的她,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过程中,她也拿出纸笔,在主考官念题后开始答题。令张女士深受打击的是,两 轮听写下来,每轮14个词,她最好的情况是写对了一半。应该指出的是,社会上类似张女士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