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发传染病20151108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现传染病 指发病率已降至低水平,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多由病原体变异或产生多重耐药性引起。 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白喉、疟疾、狂犬病、霍乱、登革热、鼠疫等 新发传染病概述 新发传染病因其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而使人们无法及时做出决策、采取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造成高病死率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掌握: 1.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的概念。 2.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熟悉: 新发感染病的流行因素。 了解: 新发感染病的防治对策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存在的亚型。 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治疗 (一)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 Bi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2.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 人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疯牛病 丙型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 蜱传相关疾病 蜱俗称壁虱、扁 虱、草爬子、狗 豆子等,是寄生 在家畜、鼠类等 体表的虫子。它 呈红褐色或灰褐 色,长卵圆形, 背腹扁平,从芝 麻粒大到米粒大。 蜱一般寄生在动 物的皮肤较薄、 不易被搔动的部 位,游离动物体 后附着在草上, 可叮人、吸血。 雌虫吸饱血膨胀 后形状如同蓖麻 籽。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严重的有森林脑炎,此外还有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蜱虫所带毒素亦可引起蜱瘫等。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蜱虫相关性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2004年~2005年,华东等省份报道了不明原因发热伴全身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多脏器损伤的病人,多来自丘陵地区,症状疑似流行性出血热。 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类似病人。当年共报告10例,死亡1例。 2007年,河南报道首例类似病人。 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及江苏省发现病例,大多分布在丘陵、林木区以及山区。该六省共计疑似SFTS住院病患有241例,其中171例确诊,21例(12%)死亡,病患多为山林区的农民。 确认病原体为新布尼亚病毒。 2013年,日本与韩国亦确诊数例并有死亡发生。 ^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治指南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 Severe fever w/ thrombocytopenia synd. - Japan, South Korea: update Archive Number:1738022 病原学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流行病学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 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4.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 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 本病由长角血蜱叮咬人而传播病毒,检测病患住所饲养动物身上186只长角血蜱,有10只(5.4%)带有病毒核酸,但病毒核酸序列接近但不完全相同于患者身上的病毒。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病毒可人传人,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血性分泌物

文档评论(0)

5500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