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详细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苏州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苏州市1991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产总值/元 1991 235.10 35.76 147.22 52.11 4178 1992 359.69 40.56 230.77 88.35 6360 1993 525.96 50.16 336.06 139.74 9258 1994 720.90 68.46 442.89 209.55 12639 1995 903.11 80.37 543.41 279.33 15784 1996 1002.14 88.18 567.96 346.00 17474 1997 1132.59 88.16 636.42 408.01 19713 1998 1250.01 88.01 701.95 460.05 21733 1999 1358.43 88.14 764.07 506.22 23592 2000 1540.68 90.96 870.10 579.62 26692 2001 1760.28 91.41 999.89 668.98 30384 2002 2080.37 91.72 1211.52 777.13 35733 2003 2801.56 75.75 1771.86 953.95 47693 2004 3450.00 77.00 2268.00 1105.00 57992 2005 4138.21 91.71 2681.54 1364.97 55667 2006 4900.63 104.15 3152.03 1644.45 62526 2007 5850.11 115.18 3632.03 2102.91 69151 2008 7078.09 133.60 4257.90 2686.59 78875 2009 7740.20 142.82 4547.12 3050.26 83696 2010 9228.91 155.79 5253.81 3819.31 93043 2011 10716.99 177.75 5957.74 4581.50 102129 2012 12011.65 195.08 6502.25 5314.30 114029 2013 13015.70 214.49 6849.59 5951.62 123209 数据来源:2014苏州市统计年鉴 (一)苏州市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苏州国民生产总值于1991-2013年平均每年上涨大致一百亿元,且速度快,趋势趋于平稳。第一产业总值上涨较为缓慢,所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