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急救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溺水的急救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邓双昌 溺水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第三位死因,是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发病机制 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可有两种情况 可有两种情况: 1.干性淹溺 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人,占淹溺者的10%~20%。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所有溺死者中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 2.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 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1)淡水淹溺 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水损伤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细胞,并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滞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淡水进人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血中的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钾血症,导致心室纤颤而致心脏停搏;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海水淹溺 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渗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高钙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导致横纹肌无力、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 临床表现 淹溺患者表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 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 临床表现 2.体征 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和肌张力增加。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偶尔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窿,四肢厥冷。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 现场快速诊断 落水淹溺+症状体征 表现 溺水现场 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惊慌失措。 (1)强调施救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①尽可能呼唤多人参与救援 ②不要盲目下水。③禁止不会游泳者下水救人 ④禁止儿童下水救人⑤救援时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终止救援 (2)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3)充分准备和利用救援物品 (4)救援前与淹溺者充分沟通 (5)救援方式 ①伸手救援 。②藉物救援 ③抛物救援 。④划船救援 。④划船救援 上岸后的救援 1)迅速检查患者 如果未能实施水中生命支持,淹溺者被救上岸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迅速进行身体情况检查,以确认患者的状态,然后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因此在未查明患者情况之前不要盲目采取抢救措施,以免进行了无用的抢救或错误的抢救。 上岸后的救援 ①意识检查②呼吸心搏检查 ③外伤检查 如需CPR应该立刻进行口对口心肺复苏 复温及保温 如患者体温过低,据情可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 CPR流程 意识判断 呼救 摆放体位 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 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即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手法将伤员仰卧置于硬板或地上。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将一手掌置于伤员前胸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重叠放于该手背上平行,手指交叉互握 (3)按压方式 两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于自已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往下挤压。要求按压平稳、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放松时,手掌跟部不能离开胸壁 A人工呼吸 技术要点 1、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2、按压深度:成人及儿童均为5cm以上; 3、吹气间隔:每五秒吹一口气; 4、吹气量:成人700~1000ml,儿童10ml/kg左右; 5、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1)单人操作:按压:人工呼吸=30:2; (2)双人操作:按压:人工呼吸=30:2; 6、完成五个心肺复苏周期后,观察伤员心跳、 呼吸、脉搏、瞳孔。如恢复,可停止心肺复苏操作;如没有恢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