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三章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第十三章研讨

第十三章 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概念; 2.深刻理解学校德育七大原则的精神实质,形成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 3.认识学校德育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特点,形成德育途径、方式、方法的概念。 教学重点: 德育原则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 德育方法与途径的掌握 第一节 德 育 原 则 “德育原则”主要是回答德育工作和德育过程在指导思想层面“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 (知行合一的原则) 是指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又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把认识与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贯彻要求 : 1.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3.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言行一致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德育要培养和教育好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影响个体,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贯彻 要求 : 1.组织和培养健全的学生集体 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学校要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形成德育合力以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 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 2.学校 教育要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 3.学校要协调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四、正面教育与启发诱导原则 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 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贯彻 要求 : 1.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3.正面教育、启发诱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五、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是指德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他们本身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其消极因素,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贯彻 要求 : 1.辩证全面、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个学生 2.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斗争 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六、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时,要把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任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贯彻 要求 : 1.严格要求学生 2.热情爱护学生 3.高度信任学生 4.真诚尊重学生 七、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特点和他们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德育 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贯彻 要求 : 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 2.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3.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因材施教 第二节 德 育 途 径 德育的途径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渠道。 从工作角度划分的途径: 各科教学工作 班级管理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 党团队工作 从课程角度划分: 有认识性课程 活动性课程 潜隐性课程; 从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方式上划分: 直接性德育途径 间接性德育途径。 一、认识性德育课程 (一)认识性德育课程概述 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法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这类课程应是培育德性的课程,其内容规定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里。 (二)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优化 首先应把德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判断能力上,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范、原则。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注重道德认识能力的发展,注重对推理的训练,以此代替以往知识型或“美德袋”型的德育模式。 其次,要大胆吸收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 再次,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对各种德育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地引导学生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分析、探究等道德活动的方法和组织两难问题讨论的技能。 最后,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化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 (一)活动性德育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道德规范、原则和价值观,而且是要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因此,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