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什么是荒漠化? 一荒漠生态系统的含义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 最耐旱的,以超旱生 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 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荒漠有石质 、砾质和沙质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和砾质 的荒漠为戈壁,沙质的荒漠为沙漠。 荒漠化的含义 狭义: 广义: 土地沙漠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G C F A E B D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红色荒漠化 石漠化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生态系统 黑土退化 水土流失 我国的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在哪里呢? 消失的楼兰古国 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公元前后,曾有过一个繁华的楼兰国,可是到公元4世纪前后,它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 荒漠化的成因 气候干旱 地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多大风 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 (荒漠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 (1)过度放牧 (4)水资源利用不当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因素: 植被的破坏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开矿等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红色荒漠 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分布: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相同之处:都是人们滥伐森林垦荒等,破坏了植被。 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中,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二、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危害 1、毁坏村庄、农田、铁路、公路、水库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3、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现实: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墚”,这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真实写照. 荒漠化—世界环境头号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 如何防治荒漠化呢? 1、封沙禁牧,退耕还林还草 5、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3、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4、生态移民 7、加强宣传教育。 6、控制人口数量 2、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禁樵禁采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世界在行动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 中国在行动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柽柳 狼尾草 建防护林带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 边治理边破坏” 再 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保护水资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VIP
-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2014-2015期末考试.pdf VIP
- 果树栽培学完整课件各论苹果.ppt VIP
- 连锁酒店行业2025年扩张策略与风险规避报告.docx
-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10、任期制契约化任期业绩目标责任书(总经理).pdf VIP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x
-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DB3505T 17—2024.pdf VIP
- 2024辅警面试问题及答案 .pdf VIP
- 副局长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