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度量古今对照研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方度量古今对照研讨

       汉代度量衡古今折算 —、汉代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石”:读shí,后来读dàn “龠”:读yuè  圭:读gui 匙:chi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约40 克 厚朴1 尺约30 克 竹叶一握约12 克 二、清代 1 石 = 120斤 = 70800克 1 斤 = 16 两 = 590 克 1 两 = 36.9克 1 钱=10分=36.9 克 1石=2斛=100000毫升 1 斛 =5斗 = 5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1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1000 毫升 1 合 = 10 毫升 1 引 = 10 丈 =355厘米 1 丈 = 10 尺 = 35.5 厘米 1 尺 = 10 寸 = 3.55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附:郝万山老师讲解          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折算 ?? ??1.度量衡制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衡重单位: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不能得到公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龠、合、升、斗、斛就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1斗=2000ml、1斛=20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服药量差不多。麻杏石甘汤后说温服1升。本云黄耳杯。通过文物考察,1黄耳杯刚好装200ml。 ? ???度量单位:《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方寸匕为正方形边长为1寸的药勺。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书的话,是从其它文献引用),“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 ???晋朝   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