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动物门浅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卵随粪便 排出,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内,人吃了未熟的 猪肉而感染。 囊尾蚴: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小钩和吸盘,是感染期。含囊尾蚴的猪肉叫“米猪肉”“米粉肉”“豆肉” 致病性: 消化道疾病 癫痫,阵发性昏迷 局部肌肉酸痛麻木 视力障碍,失明 猪绦虫(Taenia solium) 猪绦虫视频 猪肉绦虫的成虫 4.3 绦虫纲的分类 (1)单节亚纲(P122) 无头节和节片,无消化系统;寄生在鲨鱼、鳐和原始的硬骨鱼的消化道或体腔内。中间寄主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幼虫或甲壳类。 旋缘绦虫 成虫 幼虫 成虫 幼虫 旋缘绦虫 成虫 幼虫 旋缘绦虫 成虫 幼虫 (2)多节亚纲 体由多个节片构成,幼虫为六钩幼蚴; 成虫全部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 牛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的主要区别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 成虫长度 5-10M 2-4M 节片数 1000-2000 700-1000 头节形状 方形 球形 顶突 无顶突和小钩 略伸出,2行小钩 卵巢 左右两大叶 左右两大叶,1小副叶 妊娠节片子宫每侧分枝数 15-30 7-13 节片脱落情况 分节脱落,自动爬出 数节同时脱落 中间寄主 牛 人或猪 幼虫型 囊尾蚴寄生牛肉内 囊尾蚴寄生人或猪肉内 寄生的概念 寄生(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动物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获得营养,使对方受到损害,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活关系(现象),前者叫寄生虫,后者叫寄主(宿主)。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 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7.5 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1)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寄生虫以寄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半消化食物等为营养,因此会夺去寄主大量营养,以致对寄主产生严重的影响。 化学性作用: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 被寄主吸收后,可使机体产生各种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荨麻疹、哮喘,还会引起血相的改变;血中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毒性作用。 机械性作用:寄生虫附着在组织上或寄生于组织内,常可压迫组织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 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吸盘、钩等附着器官的附着,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组织或器官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 (2)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人体对寄生虫具有防御机能,先天免疫(天然免疫)对于非人体固有的寄生虫表现特别明显。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一般表现为带虫免疫,即当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保持有一定的免疫作用。虫体减少或消失时,免疫力则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不具免疫力。 (3)防治原则 总的原则: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主要环节。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 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寄生虫对其寄主来说总是有害的,若是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繁殖过多,就有可能使寄主迅速地死亡,寄主的死亡对寄生虫也是不利的,它会跟着寄主一起死亡,如果以更换寄主方式,由一个寄主过渡到另一个寄主,如由终未寄主过渡到中间寄主,再由中间寄主过渡到另一个终未寄主,使繁殖出来的后代能够分布到更多的寄主体内去。这样可以减轻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但是在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时候会遭受到大量的死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繁殖率高、能产生大量虫卵或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的种类就能生存下来。 这种更换奇主及高繁殖率的现象对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适应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争养,化学刺激,机械刺激,传播 微生物; 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斗争先天免疫,后天免疫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更换与寄主的进化有关 ; 更换能减轻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使寄生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更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