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拓展阅读.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拓展阅读.docx

第一章 诗歌第一节 诗体的演变古代诗歌的演进轨迹:民间歌谣 → 文人创作;依附曲调的歌唱→独立词章的朗诵;叙事→抒情;即事名篇、重章叠句→注重立意与谋篇布局;四言→五言、七言;古体→格律近体。上古(公元前221年以前)大多数歌唱的惯例:歌谣形式一言→二言(虚词→实词)冲口而出之嗟叹,多为感叹词:噫、吁、呼、哉等;二言自成一个节拍,通篇已为实词;四言二节拍,虚实词结合,四言一句,四句一章,每篇二三章节,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秦汉:以三节拍的奇偶相生为基本格式。秦汉三节拍的杂言→汉乐府诗(倾向于叙事讲唱)的涌现和文人五言诗(抒情言志)的兴盛;《古诗十九首》→曹植、阮籍确立“上二下三”的句式,一韵到底,重寄托、尚词采;授之于口耳的声歌→授之于视觉于心思的七言诗:源自骚体诗、七言歌行;南朝齐梁时代诗人七言乐府歌行体。第二节 近体诗的格律每篇八句,一韵到底,第2、4、6、8句押韵,大多首句也押韵(本韵、邻韵皆可)。韵脚须用平声,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二声的分合,遵照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刊定的107部《礼部韵略》,后世称为“平水韵”(清代合并为106韵)。格律近体诗两句组成一联,依次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即上下两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反,意义相对。格律近体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对律诗的句数和对仗作铺排和延伸;绝句——截取律诗的一半,八句平分或首尾拼合即可产生不同的平仄格式与对仗要求。“黏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同一联中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反;“黏”上一联的第2句与下一联的第1句,平仄相同。第三节 意境与章法中国诗歌自古形成了“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创造意境的主要方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抒情、言志为目的(表达什么);借景、托物为表现手法(怎么表达)。审美特征:“情致蕴藉”(表达得怎么样)。近体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关键在“转”。第四节 古代诗歌在海外的传播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萧统文选)及唐诗在日本、欧洲、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广为流传与研究。第五节 拓展阅读作品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题解】本篇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版)卷一四三。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用的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旧题,原诗共有七首,此为第四首。作者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补秘书郎,调汜水尉、江宁丞,贬龙标尉,人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害。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誉,属于盛唐边塞诗派,因善作七言绝句,被人称为“七绝圣手”。其七绝多采用乐府旧题。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练,音律铿锵。《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都是其代表作。《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青海:今青海湖。雪山。今甘肃祁连山。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穿:磨穿。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铠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这里借指外族入侵之敌。【思想内容】这首诗写西北边塞自青海、祁连山到玉门关一带防线上,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生活和昂扬的斗志,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卫国热情与无畏的英雄气概。【艺术特点】全诗境界开阔,慷慨高昂中透出一股悲凉之气。语言简洁,声韵高亢。白居易:《杜陵叟》【题解】本诗选自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卷四。这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新乐府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号香山居士,因而人称“白香山”。贞元年间中进士,投秘书省校书郎,补盭厔尉。元和时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因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穆宗长庆间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批评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即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秦中吟》、《新乐府》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居易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他是唐代诗人诗歌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约3000首左右,风格以通俗平易为主。著名的《长恨歌》、《琵琶行》也都是其作品。与好友元稹诗歌风格相近,世称“元白”。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作者任左拾遗时。原列《新乐府》第三十首,诗前有小序“伤农夫之困也”,说明其创作宗旨是同情农民生活困苦。杜陵,在长安东南。元和四年,江南大旱,唐宪宗下罪己诏,并接受李绛、白居易的建议,下令蠲免天下租税,但各地方官隐瞒灾情,或加勒索,待诏令下达,人民早已因交租而破产。皇帝博得了爱民的虚名,人民得到的却是一纸空文,此诗就是针对这一事件而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