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详解
自体活性物质的概念: 由靶组织形成,在产生部位即产生作用,不需要血液循环长途运输,故又称为“局部激素”。 主要包括: 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 学习目标 1.掌握H1受体阻断药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2.熟悉影响5-HT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一节 组胺和抗组胺药 组胺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胺,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非常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之一; 组胺调节着广泛的细胞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炎症反应、胃酸分泌、在某些脑区可能起着神经递质作用。 (一).组胺的形成、分布、释放: 1.形成:组胺是由组胺酸经组胺酸脱羧酶作用脱羧而成; 2. 分布: 组胺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是许多毒物和昆虫叮咬分泌液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 3. 释放: 组胺在体内以无活性的状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颗粒中。当寒冷、烫伤、外伤、毒虫蛰伤、毒素(如蛇毒)、紫外线、变态反应等引起组织损伤时,可使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就从肥大细胞释放出来,作用于邻近靶细胞特异受体,产生生物效应 。 组胺是速发型变态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4. 组胺本身无治疗用途; 5. 但组胺拮抗剂---抗组胺药,却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组胺受体的分布及效应: 1. H1受体兴奋效应: (1)增加鼻和支气管粘膜分泌粘液→引起呼吸系统症状→ 鼻塞、流涕等; (2)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局部痛、痒 (3)血管舒张: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水肿等; (4)兴奋平滑肌:收缩支气管、胃肠及子宫平滑肌→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使胃肠道平滑肌痉挛; 2. H2受体兴奋效应: (1)胃酸分泌增加; (2) 心率加快, 心收缩力增强; (3)血管舒张; 3.H3受体: (1)目前尚在研究中; (2)可能与中枢、外周神经末梢的调节有关。 二. 抗组胺药 :(组胺受体阻断剂) 我们一般根据组胺阻断剂对H1受体、H2受体选择性阻断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H1受体阻断剂、H2受体阻断剂。 (一). H1受体阻断药 药物 镇静 止吐 抗胆碱 作用时间 程度 (小时)苯海拉明 +++ ++ +++ 4~6 异丙嗪 +++ ++ +++ 4~6 吡苄明 ++ / / 4~6氯苯那敏 + - ++ 4~6 布可立嗪 + +++ + 16~8 美克洛嗪 + +++ + 12~24 阿司咪唑 - - - 10天 特非那定 - - - 12~24 苯茚胺 略 - ++ 6~8 兴奋 组胺H1受体阻断剂: (二). H2受体阻断剂 1. 常用药物: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尼扎替丁等。 2.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 (2)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节 影响5-羟色胺的药物 一. 5-羟色胺(5-HT),又名“血清素” 特点: 1. 作为自体活性物质: (1)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贮存于细胞颗粒内; (2)在刺激因素作用下, 5-HT释放、弥散入 血液,被血小板摄取和贮存; 2. 5-HT 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参与痛觉、睡眠、体温和血压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脑内5-HT的含量和功能异常,可能与偏头痛、精神病等多种脑功能和行为异常有关。 3. 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但一些选择性5-HT受体亚型激动剂却有一定临床价值。 (一)常见5-HT受体激动药: 1.舒马普坦: (1)通过激动5-HT 1D受体 (+ 5-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