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参考书籍 《中国城市规划史纲》 汪德华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张京祥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贺业钜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 导言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原始社会—明清时期)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1912年—1949年)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史(1949年以来)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城市尤其是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点; 掌握我国历代城市建设中所反映的主要规划思想与经验; 学习内容 了解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社会背景,掌握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重要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熟记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典型都城的规划布局特点。如:齐临淄、赵邯郸、秦咸阳、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等。 中国城市建设史 我国历史朝代梗概 2、奴隶社会: 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66年); 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史前(原始): 即有正式记载前的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三皇五帝的传说,直至建立夏朝。(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中国城市建设史 3.封建社会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0年) 三国时代(曹魏、蜀汉、孙吴公元220—280年) 两晋时代(公元265—公元 316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 宋(公元979年—公元1279年)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西夏(公元1032年—公元1227年)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中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背景、生产与生活情况。 掌握原始居民点的选址与布局有哪些特点,原始居住形式有哪些。 了解城市产生的时间以及社会背景。 学习目标 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情况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初期 使用简单的石工具,生产与生活完全依附于自然采集。居住方式为穴居、树居,未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2.旧石器时代中期 石器制作技术有所提高,仍以自然采集、狩猎为主,集体狩猎促成了原始群(50-100人)的形成。居住方式仍为穴居、树居。 3.旧石器时代晚期 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制作工具更为精细。生产方式仍为自然采集、狩猎、渔猎。居住方式为穴居、巢居,逐渐形成母系的原始氏族部落。 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情况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中石器时代 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会制作细石器、陶器,开始出现农业,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及狩猎业中分离出来,开始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新石器时代 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聚居村落规模扩大,居民点分布较为密集。如: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狩猎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在此之前,人类过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生活,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 小结: 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情况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西安半坡遗址 1953年被发现,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典型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是我国乃至亚洲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原始的居住形式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穴居 人类最早的居所出现于距今5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旧石器时代以天然洞穴为主,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工具构建洞穴,如用树木搭建窝棚、或用工具在黄土崖面上挖掘洞穴。 原始的居住形式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穴居的演变发展 穴居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的居住形式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巢居 独木巢居→多木巢居→干阑式建筑→地面建筑 原始的居住形式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干阑式建筑(巢居的演化) 采用多桩密集排列架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UM)百胜验厂审核详细要求清单.pdf VIP
- 四上数学口算竖式脱式应用题每日一练60天(60页).pdf VIP
- 《云南彝良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探讨.docx VIP
- 三上数学口算竖式脱式应用题每日一练60天(60页).pdf VIP
- 2025年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教案 第1课 了解世界旅游业(一).pdf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pdf VIP
- 2022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工作手册.pdf VIP
- 电子课件自主学习修订版第一单元开启自主学习的旅程.pptx VIP
- JBT 4333.2-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