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目的大纲.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教育目的大纲

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不能不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人们总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体现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节 素质教育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等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意义和价值) 第一、激励功能 第二、指导功能 第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见教材P110) 四、教育目的层次结构(见教材P111)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 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五、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见教材P113_114) 教育目的总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 。 但就其确立的最终依据来看,都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教育目的要反映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见教材P115_120) 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教育史上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观: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一、宗教本位论 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昄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西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三、社会本位论(见教材P116) 四、 “教育无目的论”(见教材P117) 五、(见教材P117) 1.教育准备生活说 2、教育适应生活说 二、个人本位论(详见教材P115)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见教材P118_11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的、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或方法。)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见教材P120_124) 一、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见教材P122)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见教材P125_131) 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不能不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人们总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体现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