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叶效应引起的的超疏水表面研究
由荷叶到超疏水表面 荷叶自清洁效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莲花品性的热爱。莲花为什么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呢? 荷叶效应图片 荷叶自清洁效应 荷叶本身是不沾水的,这是由于荷叶表面具有粗糙的微观形貌以及疏水的表皮蜡。这种特殊的结构有助于锁住空气,进而防止水将表面润湿。水滴在荷叶上形成一个球形,而不是铺展开来,像这样的表面,就是“超疏水表面”。这种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被污水污染,并且表面的灰尘,杂质也会被雨水带走。 荷叶表面(左)以及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貌(右,比例尺为1 μm) 荷叶自清洁效应 荷叶具有超疏水的表面微观结构,它的表面有细小的微观粗糙结构,还包裹着不亲水的表皮蜡,这些结构托起水滴,减小了固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水滴处于“半悬空”的状态。 荷叶表面粗糙的微观结构 正是由于这些粗糙的凸起, 导致水滴落在在荷叶表面时, 刷子状的细微突起和空隙中 的空气共同托起了水滴。 超疏水研究——水滴玩蹦床 在荷叶表面,圆圆的水滴滚落,不会润湿表面,而如果是水滴从高处滴落到超疏水表面上,它们甚至还能弹跳起来。但是,如果是原本静止的水滴,有没有办法能让它自己“蹦起来”呢?最近,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布里卡克斯(Poulikakos)教授的课题组就让疏水表面上的水滴自发地弹跳了起来,这一发现于2015年11月4日发表在了《自然》(Nature)期刊上。 超疏水研究——水滴玩蹦床 从高处下落的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弹跳 超疏水研究——水滴玩蹦床 从疏水表面上自己跳起来的水滴 超疏用研究——水滴玩蹦床 水滴究竟是怎么自己蹦起来的?答案其实就是降低周围环境的气压。研究者们先让小水滴静止在超疏水表面上,然后降低周围的气压。当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水滴自己就会蹦跳起来,并且还像蹦床运动员一样能够越跳越高。 超疏水表面的柯西模型示意图 研究者们所使用的超疏水 表面与荷叶也有类似的结 构,当水滴“坐”在上面 时,其实是刷子状的细微 突起和空隙中的空气共同 托起了它。 超疏水研究——水滴在玩蹦床 在密闭环境下,当环境气压降低并保证较低的环境湿度时,水分子的扩散就会加剧,从而加速液体蒸发。当然,蒸发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水滴的下方也不例外。而当水滴“坐”在超疏水表面上时,水滴在下部的蒸发就会受到阻碍。超疏水表面的空隙是开放的,但即使如此,空气在其中依然不能那么顺畅的流动。这样一来,随着水滴的蒸发,在水滴下方水蒸气就会聚集起来,产生一个过压强。这个额外的压强会给水滴一个向上的力,当压力超过了重力加上水与基底的黏附力时,水滴会被顶得跳起来啦。当然,在设计超疏水基底的时候要保证结构足够矮,足够拥挤,才能使气体流通不顺畅。 超疏水研究——水滴在玩蹦床 水滴被弹起之后获得了动能,当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会下落碰撞超疏水表面。超疏水表面对水的黏附力极低,因此水滴在碰撞超疏水表面时不会因黏附而损失很多能量,并且会在表面弹跳。 积攒在凸起之间的水蒸气让水滴跳了起来 超疏水应用——水滴在玩蹦床 此外,碰撞时基底结构中的水蒸气又会助水滴“一臂之力”,从而水滴在每一次碰撞时都会获得一个加速度,进而越蹦越高,就像一个蹦床运动员一样。 和蹦床上的人一样,水滴也可以越跳越高 超疏水研究——水滴在玩蹦床 水滴的跳动还可以带动悬臂进行持续的振动。 水滴带动悬臂震动 超疏用研究——水滴玩蹦床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在生活中,尤其是冬天用炉子烧水的时候,水滴在到处翻滚而不会润湿炉子,最终蒸发殆尽,这也是高温下水蒸气把水滴托起的结果。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在温度远超沸点的灼热表面上,蒸汽托起水滴并推动它移动 超疏用研究——自动除冰 除了蹦跳的水滴之外,研究者还向人们展示了更加酷炫的“冰滴飞起”现象。在同样的低压条件下,将过冷水置于超疏水表面上,随着时间推移,过冷水结冰,而“结冰+低压”同样可以导致一个加速蒸发的过程,从而推动冰滴,使它从表面上腾空而起。 自动除冰 超疏水研究——自动除冰 环境因素限制了它的应用: 对于需要预防结冰的表面,这种现象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不过,德国马普所的福尔默(Vollmer)教授指出,尽管这一系列工作很酷炫,但如何应用它还是个难题。尤其在户外的开放环境下,依靠降低气压来防止结冰很难操作。 超疏水应用研究 了解了超疏水原理和一些有趣的现象,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有那些材料利用了这些原理呢? 超疏水应用研究 油中实验过程。污垢分别使用公园里的土壤(Soil)和室内的灰尘(Dust)充当,油选用十六烷(Hexadecane)和食用油(Cooking oil)。经过疏水涂料处理的表面被部分浸润在油中,界面处撒有污垢。之后,研究者向表面滴水(为了便于分辨,水被事先染成蓝色),以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