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认知心理学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实现研究对象的回归。 获得研究方法的突破。 强调心理研究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二、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面临人机类比的局限。 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式。 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难以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对心理学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对教育和管理等多个实践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 cognitive psychology)或现代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末期产生 20世纪60、70年代成为主流 心理学史上的 “第二次革命” 第八章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 一、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重视人的认知因素、操作技能、人机系统、决策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科学、知识和智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科学决策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 (二)相关学科背景 计算机科学 心理语言学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三)心理学背景 早期实验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行为主义 皮亚杰理论 二、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纽厄尔(Alan Newell, 1927~1992) 出生于旧金山 194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学士毕业(物理系专业);在西蒙的指导下,1957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 20世纪50年代:他和西蒙共同提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与西蒙合著《人类问题解决》(1972),二人因此荣获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1975)。 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 194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博士学位 20世纪50年代:与纽厄尔等人共同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创建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1975年:获得图灵奖 1978年:世界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主要著作:《人类问题解决》(与纽厄尔合著, 1972)、《思维模型》(1979)等 2.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出生于西弗吉尼亚的查尔斯顿市 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56年: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神奇的数字7?2: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限度》一文,全面论述了信息加工的限度问题(《心理学评论》杂志百年史上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章) 1960年:与加兰特尔、普里布拉姆合作出版《计划与行为的结构》 1960年:与布鲁纳联合成立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 3.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2012) 出生于德国基尔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三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 1956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 1976年:出版《认知与现实》 4.奈塞尔(Ulric Neisser,1928~2012) 三、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认知主义 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 20世纪90年代:共生的研究取向 “生态效度”运动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二、心理学的方法学 三、主要研究与模型 一、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以认知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强调知识对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 强调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 二、心理学的方法学 (一)实验法 1. 反应时实验 减法反应时(subtracting reaction time) 加法反应时(additive reaction time) 开窗(open windows)实验方法 2.眼动实验 (二)观察法 外部行为观察 自我观察:口语报告法(oral report) (三)计算机模拟 三、主要研究与模型 (一)感知觉论 1. 知觉加工方式 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系列加工(serial processing)-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 整体加工-局部加工 多次定向选择和抽取特征 2.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模型(template matching model) 原型匹配模型(prototype matching model) 特征分析模型(feature analysis model) 3. 关于注意的研究 过滤器模型 衰减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资源限制模型 特征整合模型 (二)记忆论 1. 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 斯伯灵(G Sperling):部分报告法 感觉记忆的特点 信息储存数量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