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doc
“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
朱熹一生精研学术,在哲学、史学、文学、经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个人的生活过程中,却常遭丧亲丧友之痛,晚年体弱多病且又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由此,使朱子对生命与死亡有着异常深刻的体认,并展开了深入的、积极的思想学术探讨,形成了卓越的生死智慧———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观,略可分为:生死之情、生死之理、生死价值。本文将主要集中讨论朱子的生死智慧,并延伸说明其现代的意义所在。
一、生死之情
每一个有正常寿命者,都必然遭遇三类生死问题:一是陌生人之死;二是亲友的去世;三当然是自我之亡。如果说,人们偶遇陌生人之死,只会产生某种淡淡的戚戚焉的忧伤的话,则在遭遇亲友过世时,必然出现深深的悲伤情绪;而在面对自我生命大限时,往往会有怨愤、恐惧、不舍、痛苦等等心理情绪的爆发。为此,朱子在生死问题的探讨上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让人们通过生死智慧的学习和践履,能够做到“安于死而无愧”,亦即由“惧死”、“不甘心于死”转化为“安死”;其关键在于:尽人之理,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将人生中应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人间责任都已承担,面对死也就能够认死、安死,不愧疚、也不恐惧于死了,当然,要达到这样一种体悟和实践当然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人们要做到的是将生死之情随情顺理地渲导出来,否则郁积于心,会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儒家学者对这一点是有充分认识的。孔子曾经面对时光流逝的迅捷和生命的有限感叹不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四书集注·论语·子罕第九》,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2页,下引只标注书名页码)由观自然现象的变化迅速而感概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这一点又尤其表现在孔子对其得意门生颜回去世后的悲伤情绪中:“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四书集注·论语·先进第十一》,第154页)所谓“不幸”云云,是孔子对其死的惋惜之词,他觉得颜回的死实在是不应发生的事却发生了,带有孔子个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在颜渊死时表现得淋漓尽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四书集注·论语·先进第十一》,第155页)“哭之恸”为痛彻心肺的表现,孔夫子对学生的情感可谓至深至真。孔子也曾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能拯救无道之天下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悲叹:“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四书集注·论语·子罕第九》,第139页)
生死悲伤是人之常情,应该正常地宣泄出来。朱子作为孔学正传,其生离死别之情也表现得浓郁而真挚。朱子父亲早逝,一直由母亲拉扯养大,对母亲自然孝顺异常。其母去世后,朱熹遵古礼安葬之,又在墓地附近盖“寒泉精舍”,专心守孝。他特别强调丧礼中真情实感的流露,认为葬礼之仪必须有内在之“哀戚之情”相配,朱子引《孝经》语云:“孝子之丧亲,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并指出:“传之十四章,亦不解经而别发一义,其语尤精约也。”(〖宋〗朱熹:《孝经刊误》《朱熹集》卷六十六,郭齐、尹波点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466页,下引只注书篇名、页码)
朱熹与其妻刘清四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朱熹四十七岁时,妻子即因病辞世。朱熹痛心疾首,翌年二月,亲选吉穴将其安葬在唐石里(黄坑)后塘大林谷,并发誓“生不同时,死同穴”,自己百年后也将葬于此。次年,朝廷命他知南康军,行前他特意去祭拜刘氏墓,并赋诗《唐石雪中》:“春风欲动客辞家,霖潦纵横路转赊。行到溪山愁绝处,千林一夜玉成花。”(《唐石雪中》,《朱熹集》卷六,第298页)“愁绝处”即指刘氏墓之所在;“千林一夜玉成花”则寄托着朱子对其妻的深情厚意,此后,他终身未娶,并在辞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酹,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对已生离死别甚久的妻子之深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朱熹一生有大量的学术交往与政治的活动,相交的挚友、学友、诤友都很多,他们的过世同样让朱子痛苦不堪,其祭挚友张云:“矧闻公丧,痛切心膂,缄词寄哀,不遑他语,愿闻公之临绝,手遗疏以纳忠,召傧佐以与诀,委符节而告终。盖所谓正而避者,又凛乎其有史鱼之风,此犹足以为吾道而增气,抑又可以上悟于宸聪。”(〖清〗王懋宏撰:《朱熹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0页))其撰给学友吕祖谦的祭文云:“呜呼哀哉!天将割于斯文,何其酷耶!往岁已夺吾敬夫,今者伯恭胡为又至于不淑耶!道学将谁使之振?君德将谁使之复?后生将谁使之诲?斯民将谁使之福矣?经说将谁使之继?事记将谁使之续耶?若我之愚则病将孰为之箴,而过将谁使之督耶?然则伯恭之亡,曷为不使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力资源管理课后答案德斯勒.docx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之第九讲实现新闻传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docx VIP
- 国际航运管理 全套课件.PPT VIP
- 财务共享服务教学课件4第四章 费用报销流程.pptx VIP
- 手术患者意外伤害预防.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7年级上册整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广告理论与实务:各类广告媒介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1课 课题一《课外生活小调查·周末生活我采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docx VIP
- 广告理论与实务:印刷媒体广告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