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版)研究.doc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负其才隽 依恃,凭仗 B.诱掖后进 引导扶持 C.绝去崖岸 山崖、堤岸 D.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翥年少时,虽有才华,但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B.至元末年,张翥受同郡傅岩的举荐,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 C.在一次朝议时,张翥认为国事有缓有急,实行起来有先有后,关键在于丞相的决断。 D.张翥在诗歌方面,尤其在近体诗和词上很擅长,平日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5分) 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5分) ”(“屑”“翻然改”“易业”各1分,大意对可酌情给分,句意2分)②我在写文章(或散文)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我不曾(认真)构思,只是(或不过)随意地写作(或用笔写)罢了。(“化”“特”“任意”各1分,句意2分,“盖”翻译成“大概”不扣分)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山崖、堤岸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