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的区域贸易.docxVIP

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的区域贸易.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的区域贸易.docx

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的区域贸易摘要区域间贸易,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还是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贸易,都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法律政策、历史文化因素、交通运输状况、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区域间贸易最为根本的因素乃是要素禀赋的不同,各个区域要素禀赋不同是区域间贸易的根本驱动力。基于此基础之上,具有要素优势的地区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或地理优势来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为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发展经济时提供里有力的的支持。关键词:要素禀赋;中国;地区;贸易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区域贸易的目的和意义基于要素禀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力资源要素禀赋很高、信息技术和科研转化为生产了的能力很强,对外贸易较中西部地区有很大区位要素禀赋优势。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还只是潜在的资源,还需要经历向现实资源的转化。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在比较优势战略下,区域协调发展应采取“梯次推进”的战略,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协调发展。基于要素禀赋的企业发展战略政策建议 :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密集与劳动密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其使用资源的资本劳动比越来越大,即等量资本吸纳的劳动越来越少。因此,企业在要素禀赋上应采取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发挥企业本身劳动丰裕的比较优势。同时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是基于要素禀赋理论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其二是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 地区间要素禀赋理论模式下的区域贸易 —以天津市为例一、要素禀赋所谓生产要素禀赋,指的是各国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的拥有状况。一般而言,一个国家较富裕的生产要素的相关价格就较便宜,反之,一个国家稀缺的生产要素其相对价格就会较高。要素禀赋理论除了劳动外,还有资本,因此,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中,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李嘉图的单一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二、H-O理论的基本观点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如果要素禀赋小于他国,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2]。通俗定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物质定义法,价格定义法。三、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基本假设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即技术水平相同);(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3)规模收益不变;(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3]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1]上述图表反映了1995年若干国家的要素禀赋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泰国在人均耕地上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在劳动力上具有明显优势,菲律宾在高等教育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样,一国各地区间的贸易也是类似的,根据本地区的优势来发展贸易。有不同生产要素禀赋的两地区开展贸易后在短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流动,各地区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开展贸易后的长时间内,贸易自由化使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因获得稳定内外市场的扩大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助于该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同时,鼓励地区其他资源从其他部门流流出本地市场从而承接了地区分工和地区产业的转移。生产要素的地区流动是一个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资本总是趋利的,总会流动到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地方,要素总会转移到能够给一地区带来最大收益的产业,也就是一地区最有比较优势的行业[1]。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区域要素禀赋差异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任何新兴产业都不能是孤立发展,它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为新一代产业的崛起创造条件,以推动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协调或融合。现有的国内外研究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文献,忽略了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区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