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石膏连晶基底式胶结,后期石膏脱水转化为硬石膏,(+)120;下第三系,江汉油田金6井 中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二次石英加大及残余粒间孔 丛生的及栉壳 2、杂基的结构  杂基的结构较为简单,按成因可分为原杂基和正杂基两种类型: 1)原杂基:原始沉积的未发生重结晶的杂基,主要是粘土质点及或多或少的极细小的石英屑、长石屑和云母屑等混杂物质,在相应层位内分布均均; 2)正杂基:是在成岩阶段有明显重结晶的原杂基。正杂基在含量和分布上继承了原杂基的特点,其差异在于重结晶作用明显,粘土物质多为显微鳞片结构甚而更粗,在偏光显微镜下常可分辨矿物的种类。 早期泥晶白云石重结晶成粉晶白云岩,白云石呈基底式胶结,颗粒为悬浮状。(-)120 二、粒度分析资料数据的处理 1、将粒分级,统计各粒级碎屑的相对百分含量和累计百分含量。 原杂基 淀杂基 假杂基 二、胶结类型 由碎屑和填隙物的量比、碎屑颗粒间接触关系及填隙物分布规律所显现的特征称为“胶结类型”。 各胶结类型的区别在于:碎屑与填隙物的数量关系;碎屑间的接触关系;填隙物的分布规律。 (1)基底胶结类型: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而呈漂浮状; (2)孔隙胶结类型: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3)接触胶结类型: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4)镶(压)嵌胶结类型: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状接触。 反映了沉积物的埋藏深度以及压实、压溶等成岩作用的强度和进程。 SY/T5368.2-1995 三、结构成熟度 在沉积物形成改造过程中,碎屑物质接近于极结构的程度,称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理论上终极结构的碎屑应是等大球,颗粒支撑化学胶结填隙无杂基。 是一个描述性术语、比较 的术语,主要与杂基数量、圆度及分选性有关。 福克提出的评价标准: 第一步:粘土含量(0.03mm的云母,不含自生粘土) ①5%,未成熟;②5%再据分选性细分 第二步:分选性(σ值) ①σ0.5次成熟;②σ0.5,据圆度细分 第三步:圆度 ①为次棱角至棱角状,成熟;②次圆以上,极成熟. 第三节 粒度分析 一、原理   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有一定的介质性质和水动力条件,常可形成一定粒度组成的碎屑沉积物,研究碎屑物质的粒度分布特点,即可判定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和环境类型。   粒度分析方法,依碎屑岩的性质而定。 粒度分析的结果是求得不同粒级碎屑的相对百分含量----粒度分布。 2、按数理统计的办法绘直方图、频率曲线图、累计频率曲线图 3、按一定的公式计算粒度参数 *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第一节 碎屑颗粒的结构 碎屑颗粒本身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粒度及分选性、球度与形状、圆度以及颗粒的表面特征。 一、碎屑颗粒的粒度与分选性 1、粒度 概念:碎屑颗粒的大小尺寸即称碎屑颗粒的粒度。由于碎屑的大小尺寸不均一,常以其平均值作为其粒度。 粒度是一个简单而复杂且极其重要的概念。 复杂性1、有线性直径和体积直径之分; 复杂性2,测量方法多样,不同的测量方法获不同结果: 直接测量法,用于粗大的松散碎屑,获大(dL)中(di)小(ds)三个直径; 筛析法,用于松散碎屑(砾、砂、粉砂),获得中径; 显微镜电镜,用于固结的砂、粉砂和泥,获得视长径; 沉降分析法,用于粉砂和泥级碎屑,获体积(有效)直径(dn) 复杂性3、粒径记录表示形式有毫米(D值)、2的几何级数和φ值,其中:φ= -Log2D 复杂性4、通常分砾、砂、粉砂四类,具体粒划分方案极其多样复杂 重要性一、是陆源碎屑岩分类的基础,据粒度通常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类; 重要性二、是陆碎屑岩最常用命名的基础。     以粒度的“三级命名法”最常用(教材50页) (1)三级命名法: 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 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 含量在 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 含量小于l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如粉砂质细砂岩,含砾粗砂岩,含泥粉砂质细砂岩  (2)假如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但没有一个粒级的含量是大于或等于50%,而含量在 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这时则以含量为 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以“ XX一 XX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其它含量少的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