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海洋生物调查 13.1 概述 13.2 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13.3 微生物调查 13.4 浮游生物调查 13.5 底栖生物调查 13.6 游泳生物调查 13.7 污损生物调查 13.8 潮间带生物调查 13.9 生物量计算(略) 13.1 概述 13.1.1 名词解释 13.1.2 调查内容、方式和采样 13.1.1 名词解释 叶绿素:是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叶绿素a是其中的主要色素。Chla表示海水中的叶绿素量。 初级生产力: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一般以有机碳表示)的重要来计算,相当于该时间内相同面积(或体积)中的初级生产量。 微生物: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理类型多样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 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中型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巨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即为鱼卵和仔稚鱼。 底栖生物:栖息在水域基底表面或底内的生物。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大型底栖生物和小型底栖生物。 潮间带生物: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 污损生物:生长在船底、浮标、平台和海中一切其他设施表面或内部的生物。 游泳生物: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动物。 13.1.2 调查内容、方式和采样 1、海洋生物调查内容 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 微生物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 大、中型浮游生物 鱼类浮游生物(鱼卵和仔稚鱼) 大型底栖生物 小型底栖生物 潮间带生物 污损生物 游泳动物 必要时,还应包括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 2、调查方式 大面观测、断面观测、连续观测 3、采水样 (1)按规定水层采样:适用于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微生物、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等调查项目的水样采集。 (2)拖网采样:适用于大、中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动物调查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等项目的采样。 (3)底质采样:适用于微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大、小型底栖生物调查项目的采样。 (4)挂板和水面或水中设施上采样:适用于污损生物调查的采样。 4、调查时间、调查次数和季节划分 (1)河口、港湾、沿岸海区和边缘海调查 1)受气象、流系的季节性影响显著的边缘海应每季度调查一次;受气候、水文的季节性影响明显且物质来源复杂的河口、港湾和沿岸海区,通常应每月(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潮间带生物每年调查2次-4次);如有特殊需要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2)一般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翌年2月为冬季,并分别以5月、8月、11月和2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热带海域应根据具体的海洋环境条件和调查目的酌情调整调查时间和调查次数。 (2)大洋和极地海域调查 应根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时间,确定调查次数。 5、调查和分析仪器设备 (1)主要仪器设备 调查和分析的有采水器、网口流量计、各种网具及附件、底质采样器、漩涡分选装置、(水下)照相与摄像设备、探鱼仪(回声探测-积分系统) 生物分类鉴定、计数、测定和称量的器械(如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落射荧光显微镜、分析天平等) 离心、干燥、冷藏和烘干的设备 分光光度计、荧光计、液闪计数仪、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调查船实验室 一般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 (3)调查船其他设施 绞缆机,钢丝绳,起网吊杆,双拖网或单拖网(含网板)及探鱼仪等,均需适应大型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拖网的要求; 动力绞车、钢丝绳、吊杆、海(淡)水源、工作电源、甲板工作空间和场所等条件,均需满足海洋生物各调查项目的采样要求。 13.2 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13.2.1 叶绿素a的测定 13.2.2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3.2.3 常用仪器 13.2.1 叶绿素a的测定 1、荧光萃取法(叶绿素a)-------------优先 2、分光光度法(叶绿素a、b和c) 3、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13.2.2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4C示踪法) 1、采样层次 按光学深度,在光强分别为表层的100%、50%、30%、10%、5%和1%的深度上采集水样。 2、采样与培养 按预定深度采样后,尽快在弱光下将水样用孔径为180μm左右的筛绢将水样过滤,并分装到相应层次的培养瓶中,每层样品设2个白瓶和1个黑瓶,第一层和第四层样品还应各分装一个零时间培养(或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选定)。在每个培养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14C工作液,在模拟设定的现场温度和光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