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亦食亦药
一、五味与保健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陈继儒《养生肤语》
周代,食官
扁鹊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战国,《黄帝内经》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将食物分为谷、果、畜、菜四类。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果:桃、李、杏、枣、栗
五畜:牛、羊、犬、豕、鸡
五菜:葵、韭、藿、薤、葱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食水草善走而寒
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食木者多力而拂
食草者善走而愚
食桑者有丝而蛾
食肉者勇敢而悍
食谷者智慧而巧
食气者神明而寿
不食者不死而神
——《大戴礼·易本命》
按照中医学理论,饮食之物都有温、热、寒、凉、平的性味,还有酸、苦、辛、咸、甘的气味。五味五气各有所主,或补或泻(解),为体所用。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内经·五藏生成》
“五味所禁”,其具体内容是:“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变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五味之所入,据《内经·宣明五气》说,是“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五味各有独到的治疗功能,据《内经·藏气法时论》所说,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谷粟菜果都有辛甘之发散、酸苦咸之涌泄的效用。
《藏气法时论》列举的五味保健原则是: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旨辛。
现代食疗理论对五味与健身的关系,基本上继承了《内经》的学说,又有了丰富与发展,也更加科学化了。其主要内容是:
????
(1)辛味具宣散、行气血、润燥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气血淤滞、肾燥、筋骨寒痛、痛经等症,典型饮品有姜糖饮、鲜姜汁、药酒等。
(2)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用于虚症的营养治疗。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味气虚,羊肝、牛筋等可治头眼昏花、夜盲等症。
(3)酸涩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等症。如乌梅能涩肠止泻,加白糖可生津止渴。???
(4)苦味具有泄、燥、坚的作用,用于治疗热、湿症。如苦瓜可清热、明目、解毒。???
(5)咸味有软坚、散结、润下的作用,用于治疗热结、二便不利等症。如海带咸寒,能消痰利水,治痰火结核。???
二、以食当药的食疗术
食药同源
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之物,均具有形、气、味、质等特性,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食物也具有类似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功效等属性。(寒、凉、温、热;辛、苦、甘、酸、咸)
食物与药物同理,是食物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
辨证论治与辨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证”是施膳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同治同,证异治异。
实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
寒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
热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等
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不同,因而各具其证候特点,总体上表现为精神萎靡、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腰酸腿软、脉象细弱
《黄帝内经》中指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食物治疗作用
食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即:“补”“泻”“调”。
补益正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26版).doc VIP
- 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操作手册(项目端).docx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DaVinci-Resolve-Speed-Editor-达芬奇快编键盘操作说明.docx VIP
- 小学劳动教学课例《学做水果茶》教学设计.pdf VIP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检验科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DB15T 4010-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铁合金.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