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朱柏庐家训研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昆山朱柏庐:律己修身 垂训后世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9-08 10:00分享朱柏庐?  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他上侍奉母亲,下抚育弟妹,辗转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方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在父亲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之义,自号柏庐。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朱柏庐都无一例外被列为“孝义第一”。  以号明志,朱柏庐始终未入仕,早年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学问,遂撰写《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教书育人之余,朱柏庐最看重的是读书。他在《治家格言》中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志欲大,心欲虚。尽孝悌,敦读书。学如是,斯远到。勉之哉,及年少”。朱柏庐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在日常生活中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读书,但由此提炼出一部《治家格言》,流传后世。  朱柏庐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生活中也处处给家人作表率。他常常对妻子说:“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七十岁生日时,家人给他祝寿。亲友们纷纷登门,十分热闹。很多亲戚朋友送来了礼品,他一律谢绝。甚至连儿子媳妇也只让他们行一个礼,就算是拜过老寿星了。过生日那天,他请亲戚朋友们吃饭,用的几乎都是素菜。妻子担心这样做会被人看不起,他却笑笑说:“自奉必须俭约。”  晚年间的朱柏庐辍教著书、博学勤笔,除了《治家格言》,还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数十册典籍。《朱子家训》  朱柏庐所著《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格言警句,尤为脍炙人口。  朱柏庐早年在授课之余,潜心研究程、朱理学,认真阅读朱熹著作,特别是收录在《朱氏宗谱》中有关家训的文章。他仔细揣摩朱熹建家立业的根本思想,总结前人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并联系自己的感受体会,编写出《治家格言》。因为是要求家人特别是儿童必须背诵的,为使其读来琅琅上口,所以采用了对仗和合辙押韵的形式。朱柏庐将这篇《治家格言》,恭恭敬敬地以颜体楷书抄写,挂在客厅墙上“中堂”的位置,用以勉励家人,另抄一幅挂在书房最显眼处,用以督促自己。  《治家格言》问世后,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赞许,纷纷争相传抄。朱柏庐去世后,全国各地相继将此文梓刻成书,各种家训选本也无不收录此篇,善书者写成字帖,使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朱柏庐的弟子顾易曾著《朱子家训演证》四卷,阐释其意。家训诞生地江苏昆山及其周围苏杭锡常等地更有人将其编成词曲歌谣,到处传唱。据称康熙皇帝从第三次南巡(1699)开始,时常听人说起此事,非常感兴趣,经常将其中的名句抄写成对联送给官员和他们的孩子,并将《治家格言》引入宫中,和《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一起,作为皇子、皇孙们的必修课。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满族人德保将之译成满文,以教八旗子弟。他高度评价此格言,称之为“物理人情之朗鉴,昏衢黑夜之清灯”。陈榕门在《养正遗规》中也说“其言质,愚智胥能通晓;其事迩,贵贱皆可遵行”。说它浅显易懂,极易推广开来。清光绪中期,浙江乌程(今吴兴)学者戴翊,依据林则徐抄写的《朱夫子治家格言》,编写了一本《朱夫子治家格言释义》(两卷),除引用原文外,还用一万八千多字进行了详细解释,国内外反复印刷,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脚本律己修身 垂训后世——朱柏庐与《朱子家训》序  【童声呤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童声呤诵(低混):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孩子们正在诵读的,是一篇诞生于三百多年前的治家格言。  它曾经是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启蒙教育所必须反复诵读的书目。与《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一起,它被奉为中国传统的蒙学经典。  它广泛传播于华人世界,被尊为“治家之经”。  《朱子家训》——这篇仅仅五百多字的治家格言,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它的作者朱柏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朱柏庐  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  明末清初,出生于江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家乡苏州昆山,他度过了无忧而又富足的童年。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人生也随之发生转变……  【青年朱柏庐喊声:母亲!母亲!】  公元1645年,朱用纯十九岁。  这年农历八月,清军攻破昆山城。  朱用纯的

文档评论(0)

6669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