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2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何文先 学 号: 714236572001 年级: 2014春汉语言文学专本(业余) 学习中心: 建德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包含从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简述题”和“论述题”。请对照作家作品、教材《世界文学史》以及其它参考书,对这些答题(尚不完整,需补充)进行更完整清晰的解释。
第一章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一)
简述题: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4年8月,苏联召开了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会议讨论了苏联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当选为作协主席。
作协章程规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同时给这个方法下了定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这一规定在当年对苏联文学的发展曾起了指导作用。但在卫国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成了苏联文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长篇小说《母亲》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解冻文学”
答:“解冻文学”是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描写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不关心工人生活而酿成事故因而被解职的故事,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开始出现的宽松气氛。小说从此引发了“解冻文学”思潮,出版了一批比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的作品。
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解冻文学”思潮大约流行了十年,即因几部有争议的作品出现,而逐步终止,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围绕着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品。
3、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意义
答: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是罗曼·罗兰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小说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描述了一个艺术家为人道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生。
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为了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在德国,反抗爱情上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在法国,又反抗将艺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现实。最后在宗教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和谐和宁静。
小说反对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类和谐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里维的友谊和意大利妇女葛拉齐娅的富于诗意的爱情,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民族和睦的思想。
4、《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格里菲斯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克莱德·格里菲斯是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塑造的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形象。通过他的奋斗、堕落和毁灭的一生,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克莱德·格里菲斯是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的主人公。小说中作者着重刻画了他从一个年幼无知、天真单纯的孩子沦为杀人犯的过程。克莱德并非生来就是坏人,但从他懂事以后,整个社会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局面:有钱的人便能享受一切,成为高尚美德的标志,别人羡慕的对象;穷困的人潦倒一生,被人瞧不起,受人欺侮,成为卑贱的象征。
作者写出了克莱德悲剧的双重性。他的堕落和毁灭既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克莱德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形象的普遍性。
5、“迷惘的一代”
答:“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
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和沃尔夫(1900~1938)等。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1、物语文学
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