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3典型地貌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灰华瀑布 * * * * 四川黄龙沟——钙华埂、钙华体 * * *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 地质 水 气候 * 岩溶地质 除具备可溶岩石外 岩性差异 石灰岩-白云岩;层理-各向异性 构造控制 断层、裂隙——岩溶线性发育 向斜、单斜汇水构造——地下岩溶 地壳运动 上升——多层溶洞 下降——深层溶洞、古潜山 * 岩溶发育规律 时间:发育阶段 地表 石牙/溶沟——峰丛——峰林——残丘——溶蚀谷地 (幼年期) (壮年期) (晚年期) 地下 漏斗/落水洞——暗河——天生桥——溶蚀谷地 溶洞沉积 光壁——钟乳石/石笋——石柱——其他 古岩溶——青藏高原、埋藏岩溶、多层溶洞 * 空间——岩溶地貌类型分布规律 分水岭——河谷 峰林/漏斗、落水洞——溶洞/暗河——峰林——残丘——岩溶谷地/平原 地表——地下关系 漏斗、落水洞——地下暗河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 1.分布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苏联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苏联的中亚地区、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2.地貌特征 (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多数地区的沟谷密度在3~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最大达10公里/平方公里,比中国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大1~5倍。沟谷下切深度为 50~100米。沟谷面积一般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地区达到60%以上,将地面切割为支离破碎景观。地面坡度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 (2)侵蚀方式独特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强烈的沟谷侵蚀或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才易见到。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黄土丘陵坡面的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高原区北部沟头前进速率一般为1~5米/年,个别沟头达到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度的侵蚀沟。黄河每年输送到下游的大量泥沙中,有9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河流输沙量大于 5000吨/(平方公里·年)的区域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65.6%,其中黄土地貌 陕北窟野河的神木水文站至温家川水文站区间输沙量达到35000吨/(平方公里·年)。 (3)沟道流域内多级地形面 一般有三级: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其顶面高程彼此相近,为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各级地形面的地层结构互不相同。构成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中更新世晚期)较第一级地形面区薄,甚至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数地面只有马兰黄土(晚更新世)堆积。第二级和第三级地形面可以分别构成完整的谷形,第三级地形面之下是现代沟谷。此外,在较大的河沟沟谷内,还有两级发育不良的沟阶地,其中第二级阶地比较明显,第一级阶地仅见于局部地点。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3.地貌类型 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1)黄土沟间地 又称黄土谷间地,黄土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它们是当地群众对桌状黄土高地、梁状和圆丘状黄土丘陵的俗称,黄秉维于1953年首先将其引入地理学文献,罗来兴于1956年给予科学定义。 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面积较大的塬有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甘肃会宁的白草塬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