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史第一讲分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丽江井干式建筑 河南巩县窑洞住宅 福建永定圆形土楼 西藏穷结县藏族碉楼 (3)建筑与环境共融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观 《老子·二十五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如天地一样,相互融合、谐调。 1)善择基地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历代建设者处理建筑和环境 关系的手法: “风水”理论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代建筑文化现象,从两汉到明清曾长期流行于南北各地。它以阴阳、五行、八卦、“气”等我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进行建筑选址布局工作。 它即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性知识,同时又存在不少糟粕。 ■风水理论 ■在乡村 这种建筑,属于生态型 建筑。如:农村民房的 “门对千杆竹”。 ■在城市里 荣国府的省亲别墅——大观园; 鲁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 作百草园。”“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技术特征 古典模数制 标准化 坐标化 装配化 (二)技术特征 (1)古典模数制: 《考工记》载:“室中度以几(象其高而上平可倚,下有足。) ,堂上度以筵(竹席也。筵一丈,周礼曰度九尺之筵) ,宫上度以寻(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野上度以步(周八尺一步,秦六尺一步;) ,涂上度以轨(辙六尺,轵崇三尺三寸)” 。及以后的“材”与“斗口”。 (2)标准化: 依宋《营造法式》和清《营造则例》,由材制“斗口”而衍生出标准的建筑等级、标准的构件、标准的材料、甚至是标准的制作工艺。一榀屋架,金柱、檐柱、铺作、梁枋无一不是按统一地、标准尺寸手工制做的批量产品。 (3)坐标化: 以中轴线统帅的城市、院落以致单体建筑物,均按四方八位确定其所在部位,并命名以便区别。 以中轴线为建筑布局的基准,形成组群;因“礼”而成。宋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即“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序,长幼有别;非礼则乱。 (4)装配化: 基础与木构件可同时施工,构成组件;台基上诸多木柱、铺作、屋架可同时、顺序组装。断水后,安放装修部件 。 木构件的构成将 在第八、第九章 里详细讲解。 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居住建筑-北京四合院 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故宫太和殿 礼制建筑-北京太庙前殿 礼制建筑- 北京天坛 宗教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宗教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教育文化建筑-宁波天一阁 园林风景建筑-苏州拙政园 园林风景建筑-北京圆明园残址 市政建筑-河北赵州桥 标志建筑-北京清东陵牌坊 防御建筑-长城嘉峪关 中国古建筑特点概括: 以人为主、空间艺术、 木架体系、模数制度、 组件安装、快速施工。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赵广超: 《不只中国木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次讲课结束! * 吉林民居中与大门相对的一字影壁 第二讲:中国古代建筑构成及其特征 第二讲:中国古代建筑构成及其特征 中国建筑史 2013.03 中国古代 建筑 中国近代 建筑 中国现代 建筑 课程内容: 古建参观 调研 古建测绘 实习 第一讲:中国古代建筑 的特征 学习要点: 1.中国古代建筑单体构成要素。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成特征。 3.分析并比较穿斗式木构架和抬梁式木构架 的特征。 4.初步了解古建筑构架中各部位和建筑术 语的对应关系。 5.中国古建筑的特征概括。 一、中国古代建筑构成 1.建筑单体构成 2.建筑群体组合方式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1.形态特征 2.技术特征 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主要内容摘要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我国古代木架建筑 “木骨泥墙”体系 的优势: 但也存在用料减少、火灾虫蛀、结构 限制等不足和缺陷。 单体构成 1)平面 2)剖面 3)立面 4) 屋顶形式 5) 构成安装实例(动画示意) 一、中国古代建筑构成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间” 就是指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