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艺术——江苏梆子戏.docx
浅谈江苏梆子戏的发展摘要:江苏梆子戏是徐州地区的地方剧种,是由山陕商人传入,具有山东梆子唱腔特点,后又融合河南梆子,形成粗犷高亢的音乐风格,也不乏清爽细柔。关键词:江苏梆子 唱腔 音乐风格江苏梆子戏是我国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北部徐州一带,其中沛县梆子是主流。它是由山东梆子戏与徐州地区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的。在徐州有这样的风俗:“凡新兴土木、庄稼丰收,婚礼嫁娶等庆贺之事,皆搭台唱大戏,全村同贺。”这里的大戏就是指江苏梆子戏,由此可看出梆子戏已成为人们生活场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种高亢激昂、粗犷朴实的娱乐形式与这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产生了共鸣,从而江苏梆子戏在徐州地区得到了快速传播,在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历史来源历史上自梆子唱腔产生以后,有两次较大范围的传播:其一是在明末清初,由农民起义部队的流动所引起的,并对梆子戏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其二是在乾隆嘉庆年间,由山陕商人的商贸活动带动的,这次全国范围的传播对梆子戏发展的卓越贡献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1]江苏梆子戏就是由山陕商人传入,是由山东梆子戏演变而成。清咸丰五年,曹州梆子戏艺人殷风哲为躲避水灾而落难于沛县,后来被庙道口寨主马克端请去办戏班,后来戏班逐年扩大,犹雨后春笋般遍布沛县。约在辛亥革命以后,江苏梆子艺人张士善等到河南东部地区演出,从而将河南当地梆子的艺术养分吸收到江苏梆子中,1932年,河南梆子的戏班到徐州演出,再次使徐州梆子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河南梆子细柔的唱腔和徐州梆子的高亢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徐州梆子。由于徐州群众对山东梆子异常喜爱,邀请很多山东梆子艺人定居徐州收徒传艺,并建立徐州市梆子剧团,后来收归江苏省,1960年初,徐州市正式行文通知将全地区所属各山东梆子、豫剧团一律定名为江苏梆子,自此江苏梆子戏正式形成。二、戏曲特点江苏梆子戏的演唱风格既有山东梆子戏的刚烈,又有河南梆子戏的细柔。音乐形式时而雄健高亢,时而清爽细柔,音乐旋律跳跃性较大;舒缓时如行云流水,缓缓道来,情绪激烈时,丝弦锣鼓响声喧天,震耳欲聋。由于江苏梆子的表演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传统的基础上,又将自己的仪式规律和整套完整的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所以在表演形式上注重采取多种技巧,一般采用“文戏武唱”,用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将剧情推向高潮。除“四功五法”外,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杂耍特技,如滚棚、爬杆、吊鞭子、倒骑驴、高台簸米等。演唱风格方面,江苏梆子既重硬朗又有轻柔,所以男腔尤多花腔,袭用山东梆子唱腔方法演唱,悦耳动听,所以生角戏特别是“黑红花脸”的剧目较多,其代表剧目为“四大征”(《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四大铡”(《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及“老十八本”、“新十八本”等[2]。民国时期,徐州丰县梆子戏班投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组成“流动剧团”,过程中女演员逐渐增多,丰富了江苏梆子戏里的旦角戏。三、发展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州及其所辖的丰县、沛县、邳县和铜山、睢宁各县均组织了江苏梆子的专业剧团,60年代前期,各级江苏梆子剧团上山下乡演出成风,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板车剧团”、“咱们的剧团”。江苏梆子除在省内演出外,也赴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巡回演出。近阶段,江苏梆子挖掘出260多出传统戏,其中整理改编上演的剧目有《胭脂》、《小秃闹房》、《太君发兵》、《审诰命》等;创作的新戏有历史戏《风波忠魂》、现代戏《三个队长》等。由于《打焦赞》、《八姐盗刀》等戏的不断上演,武旦遂成为旦行中的新成员,同时,黑红脸戏日趋减少,而文武小生、青衣花旦、丑角戏却逐渐增加。 1976年后,江苏梆子戏获得新的生机,古装戏《八姐游春》、《公主夺夫》,现代戏《银杏坡》、《青春泪》均受到好评,新编古装戏《华山情仇》参加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获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等六项奖励。江苏梆子戏青年演员张虹、燕凌先后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现存的剧团就是江苏省梆子剧团,原名江苏省豫剧团,于1948年成立。1958年徐州专区实验豫剧团并入,1959年徐州市豫剧团并入,1960年4月由江苏省文化局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梆子剧团。其第一代主要演员如贾先德、徐艳琴、郑文明等都是著名的豫剧演员。其中徐艳琴是豫剧第一代女演员之一,宗祥符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和同为豫剧第一代女演员的马双枝、王润枝同台演出,抗日战争中,徐艳琴和马金凤、毛兰花、阎立品一起并称为安徽四大名旦。四、戏曲名家按照艺人的传承谱系辈分进行推算,丰县的蒋花架子(1745-1828)为江苏梆子戏有史可考的创始人之一。蒋花架子的祖籍是山西洪洞,后来祖上迁徙至丰县蒋单楼落户。蒋花架子从小就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