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第四章气压与风
单位气压高度差(气压阶) 由压高公式可知:气层上界和下界的气压若保持不变,气层的厚度与平均温度有关。平均温度高、气层厚;平均温度低,气层薄。因此在冷空气中气压随高度变化递减快,暖空气中气压随高度变化递减慢。 三、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在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 1、 日变化:其中以双峰型最普遍 单峰型:原因是温度的日变化 双峰型:与一日间的增、降温交替所产生的大气半日振动周期和日月引起的大气潮汐有关 三峰型:与一日波、半日波以及局部地形条件等综合作用有关 气压日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低纬度为3~5hPa,在纬度50°附近小于1hPa。我国低纬度地区为2.5~4hPa,中纬度地区为1~2.5hPa。 等压线疏密与气压梯度大小 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 印度与中国季风气候的差异 地形雨与焚风 现象发生2009年 2月12日当天,一位泸州网友发贴直呼“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冷。太奇怪了!”这位网友说,早上起床时还觉得冷,穿了一件冬衣,到中午时,气温陡然上升,感觉像在过夏天。到下午5点多时,又冷得像深秋,狂风大作。气侯忽冷忽热,又时值地震频发的余震期,情绪紧张的一些网友甚至还提出“看看有没有地震云形成”的主意。 调查分析当天下午4点到5点,四川宜宾市筠连、珙县等地天气出现异常,最高气温达到36摄氏度。全省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6.6℃。其中,48县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8县市最高温度达到30℃以上。泸州、宜宾南部一带天气异常燥热,特别是宜宾筠连县16时气温达到26℃,1小时后气温骤然升高10℃,达到36℃。 接下来的1个小时,气温又像坐过山车一般下降,在18时降到了23℃。当地居民感觉2小时内,气温从初夏一下子迈入盛夏,接着一场大风又把大家从盛夏刮到了秋天,风级相当于10级大力。 1、影响乱流,增加热量交换,蒸发加强,补充CO2。 2、调节植物群体内处各层次的湿度温度状况。 3、帮助授粉繁殖,传播病虫害。 4、风力发电 5、机械损伤,倒伏,落花落果 五、风的变化 1、日变化 近地层白天午后最大,夜间和清晨最小; 上层白天午后风小,夜间风大 晴天阴天,陆地海洋 2、年变化 一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图4-7 我国大部份地区春季是冷暖空气交替时期,所以春季风最大。 3、风随高度的变化 摩擦层:风呈爱克曼(Ekman)螺线分布 摩擦层顶:风速接近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风的阵性 在观测中,风速时大时小、风向不停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风的阵性。近地层的风,阵性显著 图4-8风的阵性示意图 第三节 大气环流 大范围(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的现象,包括平均状况和瞬时状况。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千米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 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 地表性质的作用 1、太阳辐射的作用(单圈环流) 假定条件: 仅考虑太阳辐射(英国的哈德莱Hadley) 地-气系统的年辐射差额:在40°N~40°S 为正 ?>40°为负 热力环流 经圈环流 单圈环流(半球) 上升 上升 下沉 下沉 单圈环流模式 此模式下全球地面风的分布 赤道 东北风 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南风 西南风 二、三圈环流: 假定条件: 考虑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美国罗斯贝Rossby)不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 水平地转偏向力 A=2?Vsin? 热力环流 水平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半球) 太阳辐射 三圈环流模式 赤道 30°N 60°N 北极 哈德莱 环流 极地环流 费雷尔 环流 极锋 (高纬环流) 直接环流(强) (中纬度环流)间接环流(弱) (低纬度环流、热带环流、信风环流)直接环流(强) 气压带 赤道 30°N 60°N 北极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行星风带 赤道 30°N 60°N 北极 东北信风带(贸易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赤道辐合带(赤道无风带) 副热带无风带 三、大气活动中心 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 海陆分布的不均匀加热 相对于海洋,陆地夏季温度高,形成热低压;冬季温度低,形成冷高压。 永久性的活动中心、半永久性的活动中心、 季节性活动中心。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1月) (单位:hpa) 海平面平均气压场 (7月) (单位:hpa) 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 阿留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