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七章_交互作用论教程方案.pptVIP

人格心理学第七章_交互作用论教程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交互作用论 本章内容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环境的作用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主要内容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 鲍亚士/博厄斯 (Franz Boas, 1858-1942) 本尼迪克特(Benedict, 1887-1948) 米德(Mead, 1901-1978) 米德简介 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1901-1978], 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之一 父亲是经济学教授,母亲是社会学博士 早期教育:外祖母 1923 年获纽约巴尔那德学院英语和哲学双学士学位 1924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 1929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人类学) 1926-1942 年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助理馆长,1942-1964 年任副馆长,1964-1969 年任馆长 1959-1960 年还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主席 1970年担任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主席 1979 年被追授“总统自由奖章” 米德的贡献 1925 -1926 年的 9 个月中研究萨摩亚群岛(Samoa) 青少年的青春期问题。出版《萨摩亚人的成年》 1929 年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研究。出版《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居住在山地的阿拉佩什族,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男女在家庭中都要照顾孩子,男女同样负担家务,无论男女老幼均不欺侮别人,不争强好胜,不自作主张,大家都有安定感,表现很亲切、温和。 住在河川地带的案杜古马族,带有食人部落的生活节奏,习惯于狩猎肉食生活,男女之间有权力和地位之争,所有人的气质均表现出攻击、残酷、嫉妒、竞争、粗暴等特征。 住在湖泊地区的德吕布利族,男女两性的角色有明显划分,女性操生产劳动和分配实权,她们性情刚毅,男性从事美术工艺和祭祀,整日学舞蹈、装饰和吹笛求爱,以取悦于女人。孩子由父亲负责养育。女子在气质和性格方面是攻击、支配的,表现出保护者的姿态。男性则表现山自卑感。 本尼迪克特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48 ) 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 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1934年出版《文化模式》 二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 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 1946年出版《菊与刀》 与米德一起创建文化心理学派 本尼迪克特的贡献 祖尼文化:太阳神文化 恬静、理性与折中 夸扣特尔文化:酒神文化 竞争性强、易激动 二、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阿布拉拇·卡丁纳(Abram Kardiner,1891--1981)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精神医学出身的著名人类学家。 出生于纽约。1921~1922年他曾在维也纳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对弗洛伊德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回到纽约便开业从事精神分析治疗活动,热情地传播精神分析学说,训练精神分析专业人员。 1933年,他在纽约精神分析学会组织弗洛伊德社会学著作研讨班,学员大多数是人类学者,其中林顿、杜波伊斯等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类学家。他还邀请萨丕尔、本尼迪克特等著名人类学家发表演讲。 1937年,林顿和卡丁纳都受聘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研究。他们继续举办研讨会,卡丁纳将这些研讨成果加以总结,写成《个人及其社会》(1939),并与林顿、杜波伊斯等合著《社会的心理疆界》(1945)一书。由于卡丁纳等人的工作,30~50年代的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在社会心理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卡丁纳本人也成为一个开创性的人物。 除了上述两部著作,卡丁纳还与人合作写出了《压抑的记号》(1951)、《他们研究了人》(1961)两部著作。 (一)文化、制度与人格 假设:由于同一社会的所有成员共享某些早期经验,并因此形成一种特有的基本人格结构,基本人格结构又创造和保持文化的其他方面,因此,文化得以整合。 制度(institution):一个社会的成员共有的思想或行为的相对固定的模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违背或偏离它会导致个人或团体内部的失调。简言之,人们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初级制度:生计方式、家庭形式和育儿方式等,造成共同特征(塑造基本人格结构) 次级制度:宗教、神话和民俗 ,由基本人格结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