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苏联成立 1、时间: 1922年12月-1991年12月 *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11月(俄历十月)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苏联的建立 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 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评价新经济政策 内忧 外患 ⒈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1年 为什么要干涉俄国? 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与德国签订《不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 *5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8,000 日本 *15,500 美国 *12,000 波兰 *4,000 加拿大 *4,000 塞尔维亚 *4,000 罗马尼亚 *2,000 意大利 *1,600 英国 *760 法国 三年国内战争的 协约国干涉军: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 为糟糕,主要粮食产 地被敌人夺走, 生活必需品严重 匮乏,以至城市人 口每两天才领到 1/8磅面包。 内忧 外患 ⒈背景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1921年 地主和资产阶级 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与德国签订《不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 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 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 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 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 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 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 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2、内容: 内忧 外患 1918年-1921年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物配给制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否定商品 货币关系 特点: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生产、生活资料,消灭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带有“共产主义”色彩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⒈背景: 2、内容 内忧外患 3、评价 积极 作用: 失误: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 力、物力,保障战事的胜 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脱离了俄国的社会实际, 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 认识:它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不能帮助俄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1925) 1、背景: 材料一: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 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材料三: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 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苏维埃的三大支柱工人 士兵 农民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1925) 1、背景: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农民暴动 工人示威 水兵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分配 贸易 农业 工业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余粮收集制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