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 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 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 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知识与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 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 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 树立土地荒 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 识的迁移运用。 三、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 行资料、图像查找。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 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五、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 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 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 移运用。 六、教学难点: 1.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 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具:多媒体课件 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 ⑵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气候 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过度放牧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3、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7.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的分布特点是 A.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B.从西向东逐渐降低 C.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D.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8.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思考?荒漠化还是一个局部环境问题吗?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建防护林带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看我们扎的草方格多标准!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柽柳 狼尾草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科尔沁草原 1、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地区的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