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7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学)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学)
一、重点概述
(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同、形容词、数词。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是哪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
1.实词常识
(1)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字的通假,是指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中学浯文教材中为了解说和归类的方便与简化,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了这个范围)。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但是,在阅读时如遇到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小通的情况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夙遭闵凶”中的“闵”通“悯”,“零丁孤苦”中的“丁”通“仃”(《陈情表》);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座”(《鸿门宴》)。
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底”通“抵” (《报任安书》);再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鸿门宴》)。
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令将军与臣有郤”中的“郤”通“隙”(《鸿门宴》)。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言现象。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单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就是指道路。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由词的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所谓问的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坏人的亲信、党羽”。
(3)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我们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情况:
①词义扩大。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封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②词义缩小。有表示范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让”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
③词义转移。“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义与“快”相对;“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④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仪表示“埋怨、责备”,
⑤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表示“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⑥感情色彩变化。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会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本来没有贬义,但现在却用来表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变成纯粹的贬义词了。
⑦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说“少”等。
(4)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①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的。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为偏义复词,用义偏在“界”,不在“同”。
②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今有一人。八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要区别开来。如《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题1~6.doc
- 莆田系民营医院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doc
- 高三英语专题突破训练7(信息匹配语法填空基础写作).doc
- 莆田第二十七中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doc
- 莎士比亚的基本身世.doc
- 高三英语书面表达公开课教案.doc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测试题.doc
- 高三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基础写作.doc
- 高三英语七选五复习提纲.doc
- 高三英语二轮专题复习1-3代词.doc
- 2025年秋季新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jx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第3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3册全册教学课件(2025年7月修订).pptx
- 2025年新译林版英语7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新统编版语文8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